“韦伯命题”之争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1-06-30 19:23
上世纪初,韦伯提出并论证了韦伯命题——中国司法属于非形式主义的卡迪司法。近百年以后,中国大陆就这一命题的真伪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高水准学术论辩。如果正确理解了韦伯社会学思想的核心概念——理想类型——及其衍生的卡迪司法的真谛,并运用整体的观念来评价中国司法,则韦伯命题的成立是无可置疑的,否定论者所列举的实证材料,并不是韦伯立论的基点。韦伯命题之争有复杂的时代背景,它的背后涉及法律文化是否存在普适性价值、不同时空中的法律文化是否存在可比性、如何客观认知和理性对待本族法律文化传统、法律现代化是否可欲及其价值取向等重大的法理问题,特别是对形式主义司法的认知与评价这一重大的司法哲学问题。这些与中国司法未来走向息息相关的时代性问题都值得法学界认真对待。
【文章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0,3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马拉松式论辩
二、辩论的对象:理想类型与韦伯命题
三、论证方法:实证的权威及其射程
四、否定论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1.民事审判的形式主义能否否证韦伯命题?
2.“表达与实践”是否背离?
3.州县官的裁判行为难窥司法的全貌
4.实用道德主义与卡迪司法
5.“情理”和“情理法”的规范确定吗?
6.西方中心主义?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律东方主义的规范性判断及其回应方式——以孟德斯鸠、韦伯与昂格尔的中国法律研究为中心[J]. 杨国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2]理性之辩:韦伯论中国传统法的批判性反思[J]. 张玲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4)
[3]也论韦伯有关中国古代法律的论断[J]. 高旭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4]韦伯“卡迪司法”论断辨正[J]. 张玲玉. 环球法律评论. 2012(03)
[5]“确定性”与中国古代法[J]. 马小红. 政法论坛. 2009(01)
[6]从司法主体性情取向的养成看中国古代法律预期的不确定性[J]. 张仁善. 法律文化研究. 2008(00)
[7]宋代司法传统的叙事及其意义——立足于南宋民事审判的考察[J]. 陈景良.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8]清代中国司法裁判的形式化与实质化——以《病榻梦痕录》所载案件为中心的考察[J]. 徐忠明. 政法论坛. 2007(02)
[9]无话可说与有话可说之间——评张伟仁先生的《中国传统的司法和法学》[J]. 高鸿钧. 政法论坛. 2006(05)
[10]中国传统的司法和法学[J]. 张伟仁. 现代法学. 2006(05)
本文编号:3258339
【文章来源】: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20,38(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马拉松式论辩
二、辩论的对象:理想类型与韦伯命题
三、论证方法:实证的权威及其射程
四、否定论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1.民事审判的形式主义能否否证韦伯命题?
2.“表达与实践”是否背离?
3.州县官的裁判行为难窥司法的全貌
4.实用道德主义与卡迪司法
5.“情理”和“情理法”的规范确定吗?
6.西方中心主义?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律东方主义的规范性判断及其回应方式——以孟德斯鸠、韦伯与昂格尔的中国法律研究为中心[J]. 杨国庆.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2]理性之辩:韦伯论中国传统法的批判性反思[J]. 张玲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4)
[3]也论韦伯有关中国古代法律的论断[J]. 高旭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4]韦伯“卡迪司法”论断辨正[J]. 张玲玉. 环球法律评论. 2012(03)
[5]“确定性”与中国古代法[J]. 马小红. 政法论坛. 2009(01)
[6]从司法主体性情取向的养成看中国古代法律预期的不确定性[J]. 张仁善. 法律文化研究. 2008(00)
[7]宋代司法传统的叙事及其意义——立足于南宋民事审判的考察[J]. 陈景良.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8]清代中国司法裁判的形式化与实质化——以《病榻梦痕录》所载案件为中心的考察[J]. 徐忠明. 政法论坛. 2007(02)
[9]无话可说与有话可说之间——评张伟仁先生的《中国传统的司法和法学》[J]. 高鸿钧. 政法论坛. 2006(05)
[10]中国传统的司法和法学[J]. 张伟仁. 现代法学. 2006(05)
本文编号:3258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258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