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的演变史研究 ——兼对我国的借鉴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1-07-22 22:48
我国社区矫正的试点和推进是在刑罚领域中一项具有跨世纪、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刑罚制度学习借鉴的产物。目前美国采取了以非监禁刑(社区矫正)为主的刑罚控制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文明与进步,是人们对犯罪与刑罚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探究美国社区矫正和犯罪控制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非监禁刑(社区矫正)思想在历史发展的演变中的特点和规律。可以简单概括为刑罚的严厉程度在趋于轻缓、刑罚的方法和措施在趋于文明、刑罚的适用范围在趋于扩大,刑罚的执行场所在趋向社区。知己知彼,是我国加强刑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之急需。本文涉及美国约400年的历史,从社区矫正与犯罪的刑罚控制的角度,把美国的历史分为五个阶段来进行探究,最后结合我国的历史和现状作一比较,并提出我国改进和完善刑罚控制模式的构想。第一部分是美国在殖民地时期的犯罪控制状况。当时没有监禁刑,虽然一些刑罚方法比较落后和野蛮,但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相适应的。当时主要刑罚方法的适用在社区,并已初步产生改造罪犯的思想;第二部分是美国独立战争后的40年,在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下,特别是理性运动的影响,美国对刑罚的严酷性...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2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二、文献评述
三、研究方法与限制
四、对"社区矫正"概念的说明
第一章 社区矫正的朦胧时期(殖民地时期的犯罪控制)
第一节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社会背景(1607至1789)
第二节 殖民地社会生活秩序的主要维系因素
第三节 对犯罪的界定和认识
第四节 殖民地时期的基本刑罚方法
一、罚款
二、鞭打
三、驱逐出境
四、羞辱
五、死刑
第五节 发现与评价
一、殖民地时期的社区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二、宗教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刑罚的方法和惩罚的力度相对轻于英国
四、殖民地时期没有监禁刑
五、刑罚执行的主要场所在社区
六、在刑罚中开始运用罪犯的忏悔和考虑犯罪的预防
七、正式的刑事司法执法体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逐渐适应,协调发展
第二章 社区矫正的准备时期(独立战争后的刑罚改革)
第一节 刑罚改革的社会背景(1789至1830)
第二节 美国刑罚改革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对犯罪和刑罚的认识
第四节 刑罚制度的改革和监禁刑的采用
第五节 发现与评价
一、刑乱世用轻典的尝试
二、确立刑罚对策时以进步的启蒙运动的思想为指导
三、开创了以监禁刑为主导的刑罚适用模式
四、美国的州立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刑罚的改革
五、对犯罪认识的局限性
第三章 社区矫正的萌芽和发展时期(刑罚制度的发展与进步)
第一节 刑罚制度发展与进步的社会背景(1830s-1930s)
一、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状况
二、南北战争后的社会状况
第二节 对犯罪认识的深化
一、把犯罪视为道德上的疾病
二、把犯罪视为生理和精神等方面的疾病
第三节 刑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监狱(忏悔院penitentiary)制度的完善
二、感化院、不定期的判决、假释和缓刑
第四节 刑罚制度的实际运作情况
一、忏悔院的设计
二、感化院的规划
三、不定期判决和假释的兴起
四、缓刑的追求
第五节 发现与评价
一、对犯罪的治理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实证犯罪学对美国刑罚制度改革的重要影响
三、社区矫正已开始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章 社区矫正的成熟时期(刑罚制度的深入发展时期)
第一节 社区矫正深入发展的理论基础(1930s至1970s)
一、美国犯罪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更生的理念的兴起和推广
第二节 监狱亚文化的研究对社区矫正的影响
一、对监狱亚文化研究的背景
二、社会学视野下的监狱社区
三、女性罪犯的亚文化
四、监狱的控制与工作人员权力的关系
五、监狱亚文化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民权运动对社区矫正的推动
一、民权运动产生的背景
二、种族主义和社会改革
三、罪犯的权利
四、民权运动的启示
第四节 社区模式的建立及社区矫正的迅速发展
一、社区模式之前的美国刑罚制度的发展与实践
二、社区矫正的空前发展
第五节 发现与讨论
一、实证犯罪学的蓬勃发展
二、监狱亚文化的研究促使人们对监狱的重新认识
三、民权运动促使人们对犯罪者人权的重新思考
第五章 社区矫正的曲折发展时期(美国刑罚制度的调整期)
第一节 保守主义与严厉惩罚(1980s—今)
一、社会经济与社会道德
二、新保守主义的犯罪学
三、为法律和秩序的惩罚理念
四、反毒品的战争
五、严厉惩罚的立法和指导原则
六、严厉惩罚政策的启示
第二节 扩大监禁的负面后果
一、女犯问题
二、老年犯问题
三、精神病犯
四、艾滋病和结核病犯
五、美国扩大监禁后,其负面后果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节 在"控制文化"下社区矫正的继续发展
一、现代刑罚制度的社会背景
二、犯罪的综合理论
三、美国目前的刑事策略
第四节 发现与讨论
一、对美国这一时期刑事政策的评价
二、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第六章 中美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模式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刑罚适用模式与刑罚的犯罪圈
一、刑罚适用模式比较
二、刑罚的犯罪圈比较
三、启示与评价
第二节 刑事责任理论
一、美国的刑事责任论理论
二、我国的刑事责任论理论
三、启示与评价
第三节 权利保护与社会保护理论的结合
一、美国对权利保护与社会保护的结合
二、我国对权利保护与社会保护的结合
三、启示与评价
第四节 刑事政策
一、美国的刑事政策探究
二、我国的刑事政策探究
三、启示与评价
第五节 对我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模式的构建
一、对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
二、对我国近期犯罪圈的调整
三、对我国刑罚量和刑罚适用模式的调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究[J]. 刘仁文. 当代法学. 2008(01)
[2]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思考[J]. 武玉红. 犯罪研究. 2007(06)
[3]以行为为中心,还是以犯罪人为中心 关于犯罪论体系根基的思考[J]. 张文. 中外法学. 2007(05)
[4]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中国的财产犯罪——1978-2005年的实证研究[J]. 陈屹立.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7(05)
[5]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调查报告[J]. 杨征军.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6(03)
[6]社区司法理念的框架建设[J]. 张翔. 法制与社会. 2006(16)
[7]社区矫正的概念及其性质新论[J]. 程应需.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8]缓刑执行说之论证——以“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为切入点[J]. 黄京平,陈鹏展. 法学评论. 2006(04)
[9]非犯罪化思潮及其对我国刑事政策的意义[J]. 陈雄飞,张军.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2)
[10]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J]. 陈兴良. 法学杂志. 2006(01)
硕士论文
[1]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D]. 梁茹茹.中国政法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98050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2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二、文献评述
三、研究方法与限制
四、对"社区矫正"概念的说明
第一章 社区矫正的朦胧时期(殖民地时期的犯罪控制)
第一节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社会背景(1607至1789)
第二节 殖民地社会生活秩序的主要维系因素
第三节 对犯罪的界定和认识
第四节 殖民地时期的基本刑罚方法
一、罚款
二、鞭打
三、驱逐出境
四、羞辱
五、死刑
第五节 发现与评价
一、殖民地时期的社区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二、宗教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刑罚的方法和惩罚的力度相对轻于英国
四、殖民地时期没有监禁刑
五、刑罚执行的主要场所在社区
六、在刑罚中开始运用罪犯的忏悔和考虑犯罪的预防
七、正式的刑事司法执法体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逐渐适应,协调发展
第二章 社区矫正的准备时期(独立战争后的刑罚改革)
第一节 刑罚改革的社会背景(1789至1830)
第二节 美国刑罚改革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对犯罪和刑罚的认识
第四节 刑罚制度的改革和监禁刑的采用
第五节 发现与评价
一、刑乱世用轻典的尝试
二、确立刑罚对策时以进步的启蒙运动的思想为指导
三、开创了以监禁刑为主导的刑罚适用模式
四、美国的州立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刑罚的改革
五、对犯罪认识的局限性
第三章 社区矫正的萌芽和发展时期(刑罚制度的发展与进步)
第一节 刑罚制度发展与进步的社会背景(1830s-1930s)
一、南北战争前的社会状况
二、南北战争后的社会状况
第二节 对犯罪认识的深化
一、把犯罪视为道德上的疾病
二、把犯罪视为生理和精神等方面的疾病
第三节 刑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一、监狱(忏悔院penitentiary)制度的完善
二、感化院、不定期的判决、假释和缓刑
第四节 刑罚制度的实际运作情况
一、忏悔院的设计
二、感化院的规划
三、不定期判决和假释的兴起
四、缓刑的追求
第五节 发现与评价
一、对犯罪的治理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实证犯罪学对美国刑罚制度改革的重要影响
三、社区矫正已开始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章 社区矫正的成熟时期(刑罚制度的深入发展时期)
第一节 社区矫正深入发展的理论基础(1930s至1970s)
一、美国犯罪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更生的理念的兴起和推广
第二节 监狱亚文化的研究对社区矫正的影响
一、对监狱亚文化研究的背景
二、社会学视野下的监狱社区
三、女性罪犯的亚文化
四、监狱的控制与工作人员权力的关系
五、监狱亚文化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民权运动对社区矫正的推动
一、民权运动产生的背景
二、种族主义和社会改革
三、罪犯的权利
四、民权运动的启示
第四节 社区模式的建立及社区矫正的迅速发展
一、社区模式之前的美国刑罚制度的发展与实践
二、社区矫正的空前发展
第五节 发现与讨论
一、实证犯罪学的蓬勃发展
二、监狱亚文化的研究促使人们对监狱的重新认识
三、民权运动促使人们对犯罪者人权的重新思考
第五章 社区矫正的曲折发展时期(美国刑罚制度的调整期)
第一节 保守主义与严厉惩罚(1980s—今)
一、社会经济与社会道德
二、新保守主义的犯罪学
三、为法律和秩序的惩罚理念
四、反毒品的战争
五、严厉惩罚的立法和指导原则
六、严厉惩罚政策的启示
第二节 扩大监禁的负面后果
一、女犯问题
二、老年犯问题
三、精神病犯
四、艾滋病和结核病犯
五、美国扩大监禁后,其负面后果给我们的启示
第三节 在"控制文化"下社区矫正的继续发展
一、现代刑罚制度的社会背景
二、犯罪的综合理论
三、美国目前的刑事策略
第四节 发现与讨论
一、对美国这一时期刑事政策的评价
二、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第六章 中美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模式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刑罚适用模式与刑罚的犯罪圈
一、刑罚适用模式比较
二、刑罚的犯罪圈比较
三、启示与评价
第二节 刑事责任理论
一、美国的刑事责任论理论
二、我国的刑事责任论理论
三、启示与评价
第三节 权利保护与社会保护理论的结合
一、美国对权利保护与社会保护的结合
二、我国对权利保护与社会保护的结合
三、启示与评价
第四节 刑事政策
一、美国的刑事政策探究
二、我国的刑事政策探究
三、启示与评价
第五节 对我国社区矫正与犯罪刑罚控制模式的构建
一、对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
二、对我国近期犯罪圈的调整
三、对我国刑罚量和刑罚适用模式的调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研究[J]. 刘仁文. 当代法学. 2008(01)
[2]对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思考[J]. 武玉红. 犯罪研究. 2007(06)
[3]以行为为中心,还是以犯罪人为中心 关于犯罪论体系根基的思考[J]. 张文. 中外法学. 2007(05)
[4]收入差距、经济增长与中国的财产犯罪——1978-2005年的实证研究[J]. 陈屹立.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7(05)
[5]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调查报告[J]. 杨征军.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6(03)
[6]社区司法理念的框架建设[J]. 张翔. 法制与社会. 2006(16)
[7]社区矫正的概念及其性质新论[J]. 程应需.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8]缓刑执行说之论证——以“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为切入点[J]. 黄京平,陈鹏展. 法学评论. 2006(04)
[9]非犯罪化思潮及其对我国刑事政策的意义[J]. 陈雄飞,张军.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2)
[10]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J]. 陈兴良. 法学杂志. 2006(01)
硕士论文
[1]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D]. 梁茹茹.中国政法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98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298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