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08:03
  现代社会,公民直接参与公共活动,既有利于克服代议制民主的弊病,也有利于缓和“精英”与“民众”之间的矛盾。“公众参与”不仅意味着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维护,也意味着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有利于限制公权力,从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征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广泛吸纳普通公民参与司法是实现司法民主的重要途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2004年,我国颁布了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第一部单行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成为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的重要依据。2013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广泛实行人民陪审员制度,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渠道”。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更进一步指出,“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而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2015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在部分地区开展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试点工作决定》)为...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历程
    一、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相关法律文件
        (一)2004年《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
        (二)2015年《试点方案》和《实施办法》
        (三)2018年《人民陪审员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二、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相关内容演变
        (一)参审职权模式革新历程
        (二)参审案件范围变更进程
        (三)参审程序规则变革过程
第二章 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层面
        (一)宪法规定缺失
        (二)选任制度缺漏
        (三)案件范围模糊
    二、司法层面
        (一)大小合议庭陪审员职能参差不齐
        (二)法官指引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三)事实审与法律审相区分难以实现
    三、履职保障层面
        (一)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
        (二)缺少科学的考核体系
        (三)缺少合理的培训机制
第三章 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人民陪审员自身局限
        (一)专业知识限制
        (二)时间路程考虑
    二、制度运行层面缺失
        (一)人民陪审员发表意见欠缺程序保障
        (二)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缺少经费支持
        (三)缺少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区分制度
    三、认知了解程度有限
        (一)顶层设计者改革理念存在偏差
        (二)法院在审限压力下异化参审职权
        (三)法官对制度认识不到位
        (四)普通民众对陪审员认可程度低
第四章 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路径分析
    一、改革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
        (一)明确陪审员制度的宪法地位
        (二)调整人民陪审员选任机制
        (三)“一案一选”与“驻庭陪审”相结合
    二、深化参审职权合理配置
        (一)明确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范围
        (二)完善合议庭审理案件程序规则
        (三)强化法官对于陪审员指引责任
    三、探索事实与法律的区分机制
        (一)制定事实认定规则和判断标准
        (二)完善事实问题清单制度
        (三)建立区分争议时的评价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民陪审员选任难的困局与解局——基于S省C区人民陪审员选任的样本分析[J]. 王群.  行政与法. 2020(02)
[2]人民陪审员评议规则的重构[J]. 樊传明.  比较法研究. 2019(06)
[3]人民陪审员参审职权改革:实证分析与路径选择[J]. 杨艺红.  时代法学. 2019(05)
[4]陪审制导向何种司法民主?——观念类型学分析与中国路径[J]. 樊传明.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9(05)
[5]通向司法民主:人民陪审员法的功能定位及其优化路径[J]. 卞建林,孙卫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9(04)
[6]七人陪审合议制的反思与建言[J]. 左卫民.  法学杂志. 2019(04)
[7]陪审向参审的嬗变——德国刑事司法制度史的考察[J]. 黄河.  清华法学. 2019(02)
[8]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立法评析——对《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二条的解读[J]. 刘方勇,孙露,周爱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9]证据排除规则的陪审制基础[J]. 樊传明.  人大法律评论. 2018(01)
[10]让人民陪审员参审权名至实归[J]. 刘洪岩,孙盈.  人民论坛. 2018(29)



本文编号:3349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349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1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