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明暗之间:近代中国的狱制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10:44
  处于剧变之中的近代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而监狱本身又是一个让人兴奋的话题。自晚清帝国以降,传统的对于受刑人控制方式因于诸多因素的作用始生变化,传统的狱制遂逐渐开始了近代化之路。但中国狱制的近代转型到底是如何实现的?转型主要体现于哪些方面,也就是近代狱制转型主要借助于哪些方面的变化来实现的?这一转型过程及制度的近代化对于当下狱制发展的启迪与借鉴的意义何在?本文的写作即在于为如上问题探询一个粗浅的答案,同时更在于反思近代的狱制转型,以为我国当下狱制发展进一言。本文共包括导论、主体内容的四章及尾章并代结语六部分:导论部分首先明确了选题的意旨:着意于通过近代狱制转型的研究为当下中国的狱制建设挖掘出某些有意义的借鉴。继而对于本论文的题目做以适当的解释:“近代中国”从时间上来看主要指清末新政至北洋政府时期,但因于制度的变迁往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难于以时间来绝对界分,故本文的探讨仅以上述的时间范围为主而又不能完全受制于这一限定;近代狱制转型实质即为从本文所界定的狭义监狱向最狭义监狱转化的过程;“明暗之间”则主要指出了近代中国狱制转型的内隐性的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监狱史研究四方面的代...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意旨
    二、关于题目的几点说明
        (一) “近代中国”与“清末”之辨
        (二) “狱”之解
        (三) “明暗之间”之说
    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一) 国内的情况
        (二) 国外对于近代监狱史的研究评述
    四、本文的方法论及结构问题
第一章 近代中国监狱理念的转型
    一、近代转型之前的中国监狱理念分析
        (一) “狱”、“监”、“监狱”:称谓的演进
        (二) 由夏迄清名称多样
        (三) 中国传统的监狱理念:圜土之制分析
    二、外国监狱改良理念在近代中国的传播
    三、清末民初的新监
        (一) 罪犯习艺所的设立
        (二) 新监的创设及图式
    四、新监之“新”分析
        (一) 改善了囚犯的生存环境
        (二) 新监的建筑所渗透的监狱理念的更新
        (三) 新监的建设开创了中国监狱建筑史的新纪元——监狱建筑学的诞生
        (四) 新监建设的层次性发展
    五、特殊监狱——中国近代少年监的生成与启示
        (一) 中国近代促成少年监生成之路径
        (二) 反思与启示
第二章 监狱控权人——监狱官的近代转型
    引言
    一、中国前近代监狱官的资格与地位
    二、中国近代监狱官转型的序曲与奠基:以清末为线索
        (一) 沈家本的主张:“养成监狱官吏与培养监狱专官”理论的提出
        (二) 张之洞的实践:监狱设专官
    三、中国近代监狱官的转型:以民国初期的考察为核心
        (一) 监狱官的设置
        (二) 监狱官的选任
        (三) 监狱官的待遇标准与薪俸
        (四) 民国初期监狱招考看守的实践
    四、中国近代监狱官转型的借鉴与不足
        (一) 可资借鉴之处
        (二) 不足之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监狱管理的近代转型
    一、由收监到释放:程序法定
        (一) 收监
        (二) 释放
    二、给养与卫生的法律规定与实然状态
        (一) 给养法律层面的考察与实然状态
        (二) 卫生方面的法律规定与实然状态
        (三) 比较分析
    三、教育刑在监狱管理中的体现:劳动与教诲
        (一) 概说
        (二) 近代行刑中服刑人的劳动
        (三) 近代行刑中对于服刑人的教育与教诲
        (四) 评说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刑罚执行制度的近代化——以假释制度为核心的考察
    一、假释制度的历史演进:由恩典到权利
    二、近代中国立法所确立的假释制度
        (一) 假释制度在近代中国的初见
        (二) 民初立法所确立的假释制度概说
        (三) 民初所确立的假释制度面面观——比较视点的考察
    三、近代刑罚执行中假释制度的实然性考察
        (一) 适用的实然状况:以《奉天监狱档案》为主要线索
        (二) 假释实践的分析
        (三) 假释效果的分析
        (四) 借鉴与不足
尾章并代结语——中国近代狱制转型的反思与前瞻
    一、近代中国狱制转型要因分析
        (一) 作为国家层面的政治诉求的收回“治外法权”与国人一定程度的自觉
        (二) 监狱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 传统儒家观念发生动摇
    二、对中国近代狱制转型的几点反思
        (一) 行刑社会化与狱制转型
        (二) 狱制转型与“人治”
        (三) 狱制转型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 经济因素的影响与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律疏议》——中国古代法律与历史融合的典范[J]. 王立民.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06)
[2]晚清刑事法律改革中的“危机论”——以沈家本眼中的领事裁判权问题为中心[J]. 高汉成.  政法论坛. 2005(05)
[3]论存留养亲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合理性[J]. 刘希烈.  当代法学. 2005(03)
[4]窦娥的悲剧——传统司法中的证据问题[J]. 苏力.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2)
[5]复仇与法律——以《赵氏孤儿》为例[J]. 苏力.  法学研究. 2005(01)
[6]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法学[J]. 何勤华.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05)
[7]重新理解法律移植——从“历史”到“当下”[J]. 刘星.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5)
[8]法官素质与法学院的教育[J]. 苏力.  法商研究. 2004(03)
[9]民初法官素养论略[J]. 郭志祥.  法学研究. 2004(03)
[10]电子监控与隐私保护[J]. 陈遐,孔一.  中国保安. 2004(10)



本文编号:3349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349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c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