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被追诉人会见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07:36

  本文关键词:被追诉人会见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会见难”成为近两年司法界热议的话题,立法者已经给予高度重视,并致力于通过修订程序法律以增强律师的执业权利,从而改变会见难的现象。然而,殊不知律师单独作为会见权的行使者有其自身难以突破的局限性,成为造成会见难的一个因素。将会见权定位于律师的权利,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认识。企图通过一味的保障律师的权利从而保障会见顺利进行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会见权是辩护权在侦查阶段的首要体现,是辩护权的一项下设权利。而辩护权自始就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因此,会见权的主体应当是被追诉人。律师的辩护权来自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委托和授予,辩护律师是被追诉人辩护权行使的协助者。同理可知,律师只是会见权的行使者,而非该权利的主体。被追诉人作为会见权的主体在法理上不具有任何的障碍,而且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赋予被追诉人会见权不仅能够填补我国目前的立法漏洞、矫正立法偏差,而且还能弥补律师会见权的局限性,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控辩平衡,实现程序正义。最后,笔者将尝试性地从确立自由会见原则、明确会见的内容、完善对被追诉人的权利告知制度、细化被追诉人会见律师的程序、建立值班律师制度、确立被追诉人会见权的司法救济制度等方面为我国确立被追诉人会见权提出一点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以期待为解决“会见难”贡献一点力量。本文主要以会见权权属作为切入点,对被追诉人会见权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探究会见权的相关问题。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探究会见权的权属。该部分主要介绍我国的立法者及部分学者针对会见权权属所作出的争论,以及笔者根据自己对会见权权属的认识提出的新观点,经过论证分析并得出结论:会见权的主体应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即被追诉人会见权。而律师会见权的本质是律师在经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授权后,可以行使会见权。律师会见权是被追诉人会见权的延伸。二者共同行使会见权,不可偏废。其次,寻找支撑被追诉人会见权发展的理论依据。该部分主要从保障人权理论、程序主体理论、程序正义理论等法学理论对被追诉人会见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再次,分析目前我国赋予被追诉人会见权的必要性。赋予被追诉人会见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部分主要从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分析我国目前有必要赋予被追诉人会见权。从应然层面看,我国到了理应设置被追诉人权利的时刻。从实然层面看,被追诉人会见权能够填补立法漏洞、矫正立法偏差,还能够突破律师单独行使会见权的局限性。最后,探索被追诉人会见权的完善。该部分主要是根据我国国情,笔者分别从确立自由会见原则、明确会见权的内容、细化被追诉人会见律师的程序、完善对被追诉人的权利告知制度、建立值班律师制度、确立被追诉人会见权的司法救济制度等六个方面尝试地提出保障被追诉人会见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见权 被追诉人会见权 律师会见权 控辩平衡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3
  • 一、会见权的权属之辨13-20
  • (一) 会见权权属之争13-14
  • (二) 会见权是被追诉人的权利14-20
  • 二、被追诉人会见权的理论依据20-23
  • (一) 赋予被追诉人会见权是人权保障的必然要求20-21
  • (二) 赋予被追诉人会见权是被追诉人程序主体性的体现21-22
  • (三) 赋予被追诉人会见权是实现程序正义的必然要求22-23
  • 三、我国赋予被追诉人会见权的必要性23-29
  • (一) 赋予被追诉人会见权可以填补立法漏洞、矫正立法偏差23-27
  • (二) 赋予被追诉人会见权可以弥补律师会见权的局限性27-29
  • 四、被追诉人会见权制度的完善29-39
  • (一) 确立自由会见原则29-31
  • (二) 明确会见的内容31-33
  • (三) 完善对被追诉人的权利告知制度33-35
  • (四) 细化被追诉人会见律师的程序35-36
  • (五) 建立值班律师制度36-37
  • (六) 确立被追诉人会见权的司法救济制度37-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2
  • 作者简介42-43
  • 后记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卫东;李树民;;论刑事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的发展趋势[J];江海学刊;2009年05期

2 张璐;;刑事被追诉人速审权之保障与救济[J];山东审判;2012年03期

3 潘惠云;王丽超;;中国视域下刑事被追诉人人权保障的困境与出路[J];山西青年;2013年22期

4 刘怀印;浅论被追诉人人权保障的宪法原理[J];天中学刊;2003年04期

5 肖辉;背景与意义——刑事被追诉人知情权的提出[J];河北法学;2005年06期

6 林林;;刑事被追诉人之质证权探究[J];晋阳学刊;2006年03期

7 周洪波;;被追诉人合法权益保障机制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李昌平;蒋林;;被追诉人合法权益保障的考察——从人权的角度[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肖辉;;应然与实然——刑事被追诉人知情权的现状评析及其扩展[J];河北法学;2007年01期

10 卞建林;林林;;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构成论要[J];金陵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青;;论被追诉人辩护权的有效行使与充分保障——以人权保障意识为视角[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学权;被追诉人的财产权保护:不该忽视的话题[N];检察日报;2004年

2 向泽选 周晓燕;审查起诉中,,犯罪故意如何认定[N];检察日报;2005年

3 卞建林;重构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N];检察日报;2006年

4 程世国 杨劲松;刑事诉讼应保证被追诉人权利[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5 华东政法大学 张栋;“扣押款物的处理”和“保全性扣押”亟待立法完善[N];检察日报;2010年

6 福建省龙海市检察院 林志标邋纪凤华;福建龙海:拓展线索,追诉漏犯漏罪[N];检察日报;2008年

7 杨建忠;被告人死亡也可缺席判决[N];江苏法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赵文 王焰 整理;中青年专家:四川法学人才品牌[N];四川法制报;2013年

9 王琳;律师“扩权”以保障公民权利[N];东方早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林林;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屈新;被追诉人的人权保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弘宁;美国被追诉人刑事法律权利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韩阳;被追诉人的宪法权利[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尹茂国;冲突与平衡: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唐芳;刑事司法报道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初殿清;刑事司法平等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勤乐;人权视角下我国被追诉人辩护权保障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2 周阳;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韩金桥;媒体报道中被追诉人权利的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温祖珍;论被追诉人辩解[D];山东大学;2014年

5 赵红美;未成年被追诉人诉讼权利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马康;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证据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7 刘蕾蕾;未成年刑事被追诉人隐私权保护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莫晶;“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制度保障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9 郑淑淼;刑事被追诉人财产权保障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10 吴俊霞;被追诉人自主性辩护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被追诉人会见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47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