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员式权威在乡村的植入:“乡村判官”杨斌圣的法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6 20:05
本文关键词:调解员式权威在乡村的植入:“乡村判官”杨斌圣的法社会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受市场经济和户籍制度的影响,乡村社会蜕变为一种“半熟人社会”,宗族式的传统权威衰弱,行政权威又格格不入,乡村社会需要一种有效性的新式权威的植入。笔者在对被誉为“乡村判官”的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首席人民调解员杨斌圣进行调研后发现,人民调解员凭借对乡村社会纠纷的及时有效的化解得到了村民的认可,确立了权威的地位,并可依靠其权威主导乡村秩序,对乡村社会进行有效整合。因此,笔者尝试着以“乡村判官”杨斌圣为研究对象,采用法社会学的方法,通过实地访谈和案例分析,对乡村人民调解员式新权威的确立、价值以及形成条件进行论证。文章认为,人民调解员式权威具有弥补乡村权威的缺失,稳定乡村社会秩序,沟通国家与社会桥梁价值,并进一步论证了乡村调解员式权威的形成需要制度保障、乡土本色、公平公正、工作技巧以及人格魅力的条件,为乡村调解员式权威的可复制性提供一得之见。
【关键词】:人民调解员式权威 乡村判官 杨斌圣 法社会学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2
- 1. 研究现状7-9
- 1.1 国内研究综述7-8
- 1.2 国外研究综述8-9
- 2. 研究意义9-10
- 2.1 理论价值9-10
- 2.2 实践意义10
- 3. 研究方法10-12
- 第1章 乡村调解员式新权威的植入12-23
- 1.1 乡村社会对权威的需要12-15
- 1.1.1“半熟人化”乡村社会的问题12-14
- 1.1.2 权威在乡村社会的作用14-15
- 1.2 乡村社会的权威现状15-19
- 1.2.1 宗族权威在乡村社会的衰弱16-17
- 1.2.2 行政“权威”在乡村社会的无奈17-18
- 1.2.3 国家司法权威的踟蹰18-19
- 1.3 人民调解员式新权威在乡村的植入19-23
- 1.3.1 人民调解员式新权威的确立20-21
- 1.3.2 调解员式权威的定位21-23
- 第2章 乡村调解员式权威的价值23-38
- 2.1 乡村社会的稳定器和粘合剂24-29
- 2.1.1 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24-26
- 2.1.2 乡村社会内部的粘合26-28
- 2.1.3 国家和乡村社会的粘合28-29
- 2.2 “送法下乡”的有效途径29-38
- 2.2.1“最有效率”的法律宣讲员31-32
- 2.2.2 沟通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媒介32-34
- 2.2.3 在乡村社会树立法律权威34-38
- 第3章 乡村调解员式权威形成的条件—以杨斌圣为例38-48
- 3.1 制度保障38-39
- 3.2 乡土本色39-40
- 3.3 平等公正40-41
- 3.4 方法技巧41-46
- 3.4.1 营造正式而宽松的氛围41-42
- 3.4.2 快速及时42-43
- 3.4.3 恰当的语言表达43-44
- 3.4.4 认真对待调解文书的制作和档案的管理44-46
- 3.4.5 善于总结调解经验46
- 3.5 人格魅力46-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3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星华,王平;中国农村的纠纷与解决途径——关于中国农村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2 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胜男;农村纠纷解决中的村庄权威[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调解员式权威在乡村的植入:“乡村判官”杨斌圣的法社会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9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49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