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论我国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2-01-04 07:16
  法院内部监督主要是法院的自我监督,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级别的法院之间的监督,主要是上级法院监督下级法院,另外一种是法院内部对其司法工作人员的审判、执行等司法行为进行监督。相较于外部监督机制来说,内部监督机制在监督司法权力方面更加具有优势,同时也会为外部监督价值的发挥提供便利。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使得我国司法改革势在必行,而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是本轮司法改革的重要方面。然而法院内部监督机制在改革实践中也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找出问题,纠正错误,以图使本轮司法改革真正得到落实。本轮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一直受到法学界的密切关注,许多学者及司法人员从不同角度对本轮司法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就是其中一个被密切关注的角度,而笔者也试图在我国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上这一角度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本文将就法院的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进行探讨,且重点将集中于第二种内部监督机制,即法院对其内部司法工作人员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本文的写作思路是理清法院内部监督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将进一步对此体系存有的缺陷进行分析,最后是关于(提出)完善监督机制的建议,希冀能对我国法院...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法院内部监督机制概述
    (一) 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界分
    (二) 完善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1. 防止司法腐败
        2. 实现司法公正
        3. 保障司法独立
        4. 限制法官自由裁量权
        5.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司法责任制下我国法院内部监督机制
    (一) 监督主体
        1. 院庭长的审判监督管理权
        2. 审判委员会的宏观指导职能
        3. 专业法官会议的业务咨询职能
        4. 法官考评委员会的法官考评职能
    (二) 监督方式
        1. 院庭长全面程序型监督
        2. 审判委员会指导型监督
        3. 专业法官会议的非常态化咨询型监督
        4. 法官考评委员会综合考评型监督
    (三) 监督内容
        1. 审判行为
        2. 审判程序
        3. 审判效率
        4. 审判质量
    (四) 监督结果
        1. 事中监督结果
        2. 事后监督结果
三、完善法院内部监督机制
    (一) 当前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缺陷
        1. 监督主体理念的缺陷
        2. 监督方式的运行缺陷
        3. 监督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4. 监督机制缺乏联系无法保证效果
    (二) 完善法院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原则
        1. 遵循司法规律
        2. 适度原则
        3. 全面监督原则
    (三) 完善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构想
        1. 完善监督主体的理念性缺陷
        2. 完善监督方式的运行
        3. 提升监督内容的可操作性
        4. 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审查过滤制度的重构——以专业法官会议的引入为视角[J]. 邱金山,周伟.  山东审判. 2017(02)
[2]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审判委员会制度——以司法责任制为切入点[J]. 冯之东.  时代法学. 2016(01)
[3]对法院上、下级之间工作协调制约的思考[J]. 欧阳建涛.  法制与社会. 2010(29)
[4]法院审判质效评查工作引入管理理念之思考[J]. 何菊花.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05)
[5]论人民法院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J]. 张弢,贺少锋.  法律适用. 2003(07)
[6]谈法院内部监督机制改革[J]. 缪蒂生.  人民司法. 2001(07)
[7]建立人民法院内部监督机制刍议[J]. 王秋良.  政治与法律. 1995(02)
[8]加强人民法院内部审判监督之管见[J]. 张晓波,郭金涛.  河北法学. 1988(02)



本文编号:35679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5679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0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