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通过司法的社会控制

发布时间:2022-02-22 02:09
  当前正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安定与否直接关涉到中国的战略发展全局,将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的的实现。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与此同时,各种反社会主义思潮也开始有泛滥趋势,法律虚无主义浪潮也有死灰复燃的迹象。由此,为了社会的安定,作为社会控制的一种极为重要手段的司法就必须要有所作为。然而,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我国司法一直未能在社会控制这一角度发挥出它应当起到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分析社会控制方式的角度出发,对法律控制的三个子手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了司法控制具有较为明显优点的结论,并对司法社会控制的正当性进行证成,认为通过司法的社会控制是有效的、是符合人类社会价值体系的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司法社会控制存在的困境,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社会因素、自身因素和政治因素。笔者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认为党应当为司法社会控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几种基本的控制方式:宗教、礼制与法律
    1.1 宗教
        1.1.1 国家与宗教:控制化利用
        1.1.2 社会与宗教:世俗化利用
    1.2 礼制
    1.3 法律
第2章 通过司法的社会控制的优越性分析
    2.1 立法、行政与司法的比较分析
    2.2 司法社会控制的正当性
        2.2.1 正当的社会控制方式应当是有效的
        2.2.2 正当的社会控制应当符合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2.2.3 正当的社会控制应当适应社会的发展
    2.3 司法的独特品格
        2.3.1 司法的个案性
        2.3.2 司法的谦抑性
        2.3.3 司法的程序性
        2.3.4 司法的独立性
第3章 构建司法社会控制的现实困境
    3.1 社会因素
        3.1.1 意识形态与民族传统
        3.1.2 新闻审判与司法独立
    3.2 自身因素
        3.2.1 司法行政化
        3.2.2 法官素质不高
        3.2.4 审判方式不科学
        3.2.5 "执行难"问题
    3.3 政治因素
        3.3.1 公共利益优先与人权保障
        3.3.2 政治权威
第4章 通过司法的社会控制的实现路径
    4.1 社会条件
        4.1.1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4.1.2 媒介与司法的平衡
    4.2 自身条件
        4.2.1 树立司法权威
        4.2.2 司法去行政化,保障司法独立
        4.2.3 提高司法审判人员的整体素质
        4.2.4 改革审判方式,确保程序公正
        4.2.5 切实解决"执行难"
    4.3 党应当发挥司法社会控制的路径保障和资源支持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法治认同”替代“法律信仰”——兼对“法律不能信仰”论题的补充性研究[J]. 李春明,王金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2]“梁武帝崇佛亡国”说的历史回顾及后世小说之反动[J]. 钱汝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3]十七大后我国环境资源立法走向研究[J]. 孙佑海.  现代法学. 2008(01)
[4]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法治理念[J]. 司马俊莲.  行政与法. 2007(08)
[5]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和谐论[J]. 吴占英.  社会主义研究. 2007(04)
[6]新闻监督与司法公正[J]. 李雪英.  青年记者. 2007(14)
[7]从立法中心主义到司法中心主义的转变——关于法治另一条道路的思考[J]. 曾德军.  求索. 2007(06)
[8]论公平正义理念对检察工作的要求[J]. 周永年.  政治与法律. 2007(02)
[9]司法谦抑:司法权威的道德基础[J]. 吴天昊.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7(01)
[10]论中国法的现代性十大困境[J]. 周永坤.  法学. 2006(06)



本文编号:3638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638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0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