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民事审判权与执行权分离制度构建探讨

发布时间:2022-09-29 17:39
  执行难、执行乱的状况在我国长期存在,法院判决文书难以兑现导致的当事人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以及司法公信力低下等弊病,已经成为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这一问题的存在是由各种因素综合引起的,但其中的审执分离机制不健全、民事执行权配置不合理是关键缘由。通过分权手段实现权力制衡,促使达到完善监督、保障公正、提高效率的结果,以解决民事执行面临的执行难、执行乱的现实窘境,是审执分离改革的目的所在。为此,我国审执分离配置模式改革历经了三个主要历史阶段,分别是审执合一,法院内部执行机构和审判机构分离,以及执行局内部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分离阶段。民事执行权配置实现了由执行员一人掌握、一案包揽到底的完整的执行权到执行权在法院内部分权运行的变革。但面对日益突出的执行问题的不断涌现,目前采取的内部分权体制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审执分离改革试点”的指导下,我国对于此项改革的理论及实践探索再一次深入推进。在改革探索中,我国当前主要有“彻底外分”、“深化内分”及“适当外分”三种方案。三种方案均以分权为基础,重视权力制衡及执行效率提升,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不当性。笔者认为解决执行难执...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我国审执分离的沿革及现状
    第一节 我国审判权与执行权配置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我国现行审判权与执行权配置的运行模式
    第三节 我国当前审判权与执行权配置存在的弊端
第二章 我国审执分离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民事执行权的性质界定
    第二节 民事执行权的权能构成
    第三节 民事执行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第三章 境外审执分离的模式考察及借鉴
    第一节 一元制模式
    第二节 二元制模式
    第三节 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
第四章 我国审执分离“适当外分”的应然性分析
    第一节 审执分离的方案选择
    第二节 “适当外分”改革方向的确定
第五章 完善我国“适当外分”审执分离制度的对策
    第一节 推动制定单独的国家强制执行法
    第二节 建立司法执行局负责执行实施权
    第三节 内设执行裁决庭负责执行裁决事项
    第四节 建立司法执行局与执行裁决庭衔接机制
    第五节 实行执行人员分类管理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论民事执行权的配置——以审执分离体制改革为中心[J]. 谭秋桂.  民事程序法研究. 2016(02)
[2]“外分附设警务化”:深化执行权与审判权分离的进路[J]. 王建林.  学习论坛. 2016(05)
[3]区域法院内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之模式[J]. 胡志超.  人民法治. 2015(07)
[4]执行权和审判权分离之域外经验与启示[J]. 曹凤国.  人民法治. 2015(07)
[5]民事执行权的性质及权力分配[J]. 邱丹,李昙静.  人民司法. 2015(05)
[6]民事强制执行中债务人权益保障问题初探——从原则到制度的分析[J]. 王杏飞.  河北法学. 2006(08)
[7]民事执行权的配置方式与民事执行体制的构建[J]. 谭秋桂.  法律适用. 2006(Z1)
[8]民事执行体制设计的理论基础——执行程序中权力的性质、分配与控制[J]. 严仁群.  法学评论. 2003(05)
[9]国外执行机构概览[J]. 高执办.  人民司法. 2001(03)
[10]对执行权分立的思考[J]. 孙秀芳,杨桐.  人民司法. 2000(07)



本文编号:3683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683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7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