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9:05

  本文关键词: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涉检网络舆情指涉及检察机关的网络舆情,是公众通过网络媒体所表达的对检察机关及检察队伍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是关于检察机关及检察队伍的社会舆情在网络媒体空间的映射和反映。在“众声喧哗”的“大众麦克风”时代,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呈现出逐步上升的态势。因为涉及法律监督的特殊性,涉检网络舆情的社会关注度就更高。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如何合理应对涉检网络舆情,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形象,是当前检察机关需要迫切解决的新课题。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的主体是检察机关,目前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下,各级检察机关已经初步形成了涉检网络舆情的管理体系,初步确立了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的机制。这些尝试虽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困境和不足,具体表现为:一、网络舆情相关法律不健全,致使涉检网络舆情管理往往“缺法可依”。二、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理念存在误区。如缺乏常态化的舆情管理理念,涉检网络舆情预防意识不足,管理过程中的舆论引导意识不够。三、涉检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检察机关对涉检网络舆情的监测不足、研判预警滞后,应对机制单一、乏力,“哑”、“瞒”、“封”的被动方式占主导,缺乏积极的舆论引导。四、涉检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存在问题。既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与队伍,亦缺乏专业、科学的舆情管理培训。解决以上提及的涉检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涉检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有待于健全的网络立法体系的建立;其次要求检察机关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转变认识误区,树立新的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理念;再次,要健全涉检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最后,要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建设。网络舆情在中国兴起于2003年,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对涉检网络舆情的良好管理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平安中国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也有助于提高检察机关社会影响力、争取群众理解支持、树立良好的“执法为民”形象。网络舆情所具有的时代特征,也对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管理学的视角对涉检网络舆情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检察机关应对涉检网络舆情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还可以为管理涉检网络舆情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这对于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涉检网络舆情 舆情管理 管理机制改进的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4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1
  • (一) 选题背景10
  • (二) 研究意义10-11
  • 二 研究现状综述11-13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3-14
  • (一) 研究内容和框架13
  • (二) 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网络舆情与涉检网络舆情概述14-25
  • 第一节 网络舆情的内涵与特点14-16
  • 一、网络舆情的内涵14-15
  •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15-16
  • 第二节 涉检网络舆情的内涵、类型与特点16-20
  • 一、涉检网络舆情的内涵16
  • 二、涉检网络舆情的类型16-19
  • 三、涉检网络舆情的特点19-20
  • 第三节 涉检网络舆情的影响20-23
  • 一、正面影响21
  • 二、负面影响21-23
  • 第四节 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23-25
  • 一、涉检网络舆情管理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3
  • 二、涉检网络舆情管理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23-24
  • 三、涉检网络舆情管理是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的现实需要24-25
  • 第二章 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25-35
  • 第一节 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现状25-29
  • 一、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的依据:互联网网络立法体系25-27
  • 二、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的主体27
  • 三、涉检网络舆情管理机制27-29
  • 第二节 涉检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29-35
  • 一、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制保障有待完善29-30
  • 二、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理念存在误区30-31
  • 三、涉检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不够完善31-33
  • 四、涉检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存在问题33-35
  • 第三章 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与建议35-45
  • 第一节 建立健全网络立法体系35-36
  • 一、加快推进网络基本法的制订35
  • 二、提高网络立法的全面性35-36
  • 三、网络立法与其他治理机制的联合36
  • 第二节 转变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理念36-38
  • 一、转变“最好没有舆情”的认识误区36-37
  • 二、树立全过程管理的管理理念37-38
  • 三、引入绩效考核制度促进涉检网络舆情管理理念转变38
  • 第三节 健全与完善管理机制38-42
  • 一、完善监测与研判预警机制38-40
  • 二、健全应对与引导机制40-42
  • 第四节 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建设42-45
  • 一、加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培训42-43
  • 二、培养网络舆论的“意见领袖”43
  • 三、建立网宣员队伍43-45
  •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年01期

2 胡圣方;杨文德;;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胡江春;;网络舆情(2007年11月16日—12月15日)[J];中国改革;2008年01期

4 刘军;;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J];理论学习;2009年01期

5 周志强;;网络舆情与“口香糖思想”[J];人民论坛;2009年04期

6 陈婴虹;;论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7 李俊逢;;网络舆情的临战引导——基于哈尔滨警察与大学生互殴事件的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顾翔;;从网络舆情看网络对政治和文化影响的差异[J];才智;2009年16期

9 李静;;论政府善治视阈下网络舆情研究[J];理论界;2009年09期

10 王琳;汪海燕;吴武忠;张建升;张敬博;孟澍菲;;如何做好涉检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工作[J];人民检察;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大鹏;;加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网络舆情体系建设[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俊喜;刘云;徐希源;;电力行业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冉治平;;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A];浙江烟草(2012年第3期总第122期)[C];2012年

7 疏学明;郑魁;张辉;袁宏永;;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方式探讨[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8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韩伟;张洪涛;;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吴涛;网络舆情助推汉江中院司法为民[N];湖北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王宏杰;注重网络舆情监督 网上网下良性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3 四川省地税局直属分局 韦一新 胡晓驰;正确应对征纳纠纷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N];中国税务报;2010年

4 唐莉 记者 郭树仁;梅河口检察院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工作[N];北方法制报;2010年

5 记者 卢志坚 通讯员 胡连芳;江苏大丰:征聘百名“网络舆情监督员”[N];检察日报;2009年

6 见习记者 施燕燕;应对网络舆情与三项重点工作息息相关[N];检察日报;2010年

7 记者 吴汉松;提升引导网络舆情能力[N];石狮日报;2010年

8 四川省内江市工商局 吴明显 杨晓彬;建议加强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及引导工作(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9 吴明显;内江积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白真智;探秘网络舆情市场[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石新宇;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曹学艳;突发事件动态网络舆情挖掘与应对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伟;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陈t熀,

本文编号:371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371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7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