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分权制衡视阈下的美国独立检察官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30 00:37
  “水门事件”的曝光揭露了尼克松政府滥用行政权力的不当行径,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深入剖析“水门事件”,不难发现其背后是分权制衡的结构性危机。为挽回公众信任,稳定宪政体制,卡特政府于1978年通过了《政府道德法》,其中的《特别检察官法》确立了独立检察官制度,弥补了行政部门内部监督体制的“羸弱”。独立检察官制度运行二十余年,最终停废,其原因既在于其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同时也在于分权体制的僵化造成了政府改革的内部困境。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相关内容的研究概况、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第二部分从独立检察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出发,试图追索独立检察官的“源”,其既有深刻、久远的分权体制理念予以支撑,亦有诸如“水门事件”等特定历史时空的“偶然性”构成了独立检察官制度确立的事实条件。第三部分着重勾勒独立检察官制度的“流”,即独立检察官制度的演变过程。独立检察官制度未被“一劳永逸”地固定下来,它以每五年为一展期,在每一展期结束时,国会要对其重新评估决定是否再授权。通过独立检察官的调查和起诉,我们发现其存在着诸多制度性以及...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论文选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0.2 学术史回顾
    0.3 论文的创新之处
    0.4 论文的基本内容与结构框架
1 美国独立检察官制度的缘起
    1.1 美国独立检察官制度确立的原因
        1.1.1 分权制衡为独立检察官制度的理论来源
        1.1.2 特别检察官权力属性的“羸弱”
        1.1.3 政治环境构成独立检察官制度确立的事实条件
    1.2 “水门事件”引发的宪政危机
        1.2.1 道德约束与结构性自律辨析
        1.2.2 进步时代以来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张对分权制衡体制的冲击
        1.2.3 尼克松总统对行政权力滥用的“巅峰”:水门事件
    1.3 独立检察官制度的确立
        1.3.1 国会就特别检察官立法的讨论
        1.3.2 1978 年独立检察官制度的确立
2 美国独立检察官制度的发展及废止
    2.1 独立检察官制度的发展
        2.1.1 1982 年国会对独立检察官制度的改进
        2.1.2 1987 年《独立检察官法》的变化
        2.1.3 “伊朗门事件”及独立检察官制度的中止
    2.2 独立检察官制度的重新授权及停废
        2.2.1 1994 年《独立检察官法》的重启
        2.2.2 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对克林顿性丑闻的调查
        2.2.3 废止独立检察官制度:对克林顿的弹劾
    2.3 独立检察官制度停废的原因
        2.3.1 斯塔尔的激进调查
        2.3.2 独立检察官调查的实际结果未令人满意
        2.3.3 独立检察官的制度性缺陷
3 宪政视阈下独立检察官制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3.1 独立检察官制度引发的宪政争议
        3.1.1 “莫里森诉奥尔森案”
        3.1.2 克林顿弹劾案中的府会斗争
    3.2 独立检察官的实质及其宪政价值
        3.2.1 独立检察官制度的实质
        3.2.2 独立检察官制度的宪政价值
    3.3 分权制衡体制下政府内部监督的困境
        3.3.1 效率与监督的矛盾:分权体制在联邦政府中的变化及应用
        3.3.2 两党政治极化导致对内部监督畸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本文编号:4037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4037906.html

上一篇:发挥人民调解的农村社会稳定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7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