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律师主导型调解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4 21:11

  本文关键词:律师主导型调解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2006年青岛律师调解中心成立以来,律师主导型调解模式在我国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律师主导型调解理论有所发展,律师调解中心的数量不断增加,律师调解中心受理的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律师调解中心自行订立的规则也在逐步完善。 现阶段律师主导型调解模式作为ADR中的一员,不仅具有ADR机制本身存在的法律价值和现实适应性,而且同其他ADR中的调解方式相比还有其独特的法律价值,但是缺乏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制,因而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单单依靠律师调解中心的规则难以达到最大程度维护当事人利益、促进调解中心健康发展的目标,所以还需要根据律师主导型调解模式的发展现状和困境,制定出相关的法律加以规制律师调解中心的运作和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本文从律师主导型调解在ADR中的地位出发,对律师主导型调解的含义和发展的现状进行介绍,从而分析出该模式存在的法律价值和必要性,然后提出完善该模式的一些建议,最终提出对律师主导型调解模式的立法建议。 本文共分五章,系统地对律师主导型调解模式进行了论述,其简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从律师主导型调解在ADR中的地位出发,介绍ADR的概念和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法理基础,进一步说明律师主导型调解的研究现状和实践情况,从而引出需要充分的理论来指导律师调解中心的运行,说明本文的写作目的。 第二章:律师主导型调解的含义及相关概念的区别。该章主要通过对调解的含义和调解的分类比较得出主导型律师参与调解的含义,让读者对该模式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第三章:律师主导型调解的法律价值和必要性。该章以我国律师调解中心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出了律师主导型调解模式具有效率、公正等法律价值,并且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性,为最后一章提出完善该模式的建议埋下伏笔。 第四章:律师主导型调解的现状。该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律师主导型调解在国外发展的现状,然后详细介绍了国内两大律师调解中心,总结出青岛律师调解中心和大连晟大律师调解中心存在的区别。 第五章:根据上文对律师调解中心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出现阶段律师主导型调解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为完善律师主导型调解提出几点建议。该部分,从律师调解员的选任问题、律师调解中心的受案范围等方面,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对律师主导型调解模式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ADR 主导型 律师调解 效率 公平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6;D926.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11
  • 第二章 律师主导型调解基本概念的界定11-16
  • 2.1 调解的基本含义11-12
  • 2.2 律师主导型调解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2-16
  • 2.2.1 律师主导型调解异于人民调解12-13
  • 2.2.2 律师主导型调解异于法院调解13-14
  • 2.2.3 律师主导型调解异于行政调解14
  • 2.2.4 律师主导型调解异于代理调解、和解14-16
  • 第三章 律师主导型调解的法理学价值和现实适应性16-25
  • 3.1 ADR 法律价值在律师主导型调解中的表现16-21
  • 3.1.1 效率价值16-19
  • 3.1.2 公平公正价值19-21
  • 3.2 律师主导型调解的独特法律价值21-23
  • 3.2.1 律师主导型调解同人民调解比较的独特价值21-22
  • 3.2.2 律师主导型调解同仲裁的比较的独特价值22-23
  • 3.3 律师主导型调解制度的现实适应性23-25
  • 第四章 律师主导型调解模式之概况25-30
  • 4.1 域外律师主导型调解之概况25-26
  • 4.1.1 美国的律师主导型调解25
  • 4.1.2 英国的律师主导型调解25
  • 4.1.3 挪威的律师主导型调解25
  • 4.1.4 日本的律师主导型调解25-26
  • 4.2 我国律师主导型调解之概况26-30
  • 4.2.1 青岛律师调解中心26-28
  • 4.2.2 大连晟大律师调解中心28-30
  • 第五章 律师主导型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0-40
  • 5.1 律师主导型调解存在的问题30-33
  • 5.2 应对律师主导型调解出现问题的几点对策33-40
  • 5.2.1 完善律师调解员选任制度33-34
  • 5.2.2 逐步扩大律师主导型调解的受案范围34-35
  • 5.2.3 确定律师同律师调解中心之间的法律关系35-36
  • 5.2.4 保证调解协议的效力36-37
  • 5.2.5 明确律师主导型调解制度和其他制度的衔接问题37-40
  • 第六章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4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4-45
  • 致谢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2 林应钦;律师参与ADR问题研究[J];中国司法;2004年11期

3 林应钦;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律师角色[J];中国司法;2005年10期

4 范愉;有关调解法制定的若干问题(上)[J];中国司法;2005年10期

5 石先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的对策思考——以上海市杨浦区整合调解资源的实践探索为视点[J];中国司法;2006年08期

6 宫晓冰;;关于律师执业绩效评价标准与律师运用调解方式解决争端的思考——兼论发挥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优势[J];中国司法;2007年05期

7 赵秉志;张心向;;法官角色视野下的裁判理性——以2005“中国法官十杰”先进事迹介绍为分析范本[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8 洪冬英;;律师调解功能的新拓展——以律师主导民事调解服务为背景[J];法学;2011年02期

9 柳萌;;律师参与调解——发挥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定作用[J];法制与社会;2008年03期

10 梁莹;;浅析我国律师调解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2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律师主导型调解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450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d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