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现代化视野下审判组织改革研究
本文关键词:司法现代化视野下审判组织改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司法是以法院作为主要组织载体和基本单位实现职能目标和价值功能的一种制度,所以法院作为广义上的审判组织,其自身制度建构也就成为现代国家司法制度建构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这其中又以法院内部审判组织的建设为核心内容。这不仅是因为审判组织是审判权运行的具体载体,还因为法院内部审判组织制度是司法制度的各种部分的交融点,其构造和运作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十八大以后,一场涉及多方面内容的司法改革开始紧锣密鼓地推行。在这一大背景下,审判组织制度也必须顺势而变,以求与其他各项改革措施能够相互融贯、有机统一,合力推进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此,本文提出以司法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作为指导和准则,来探求改革与完善我国审判组织的合理路径。本文的主要内容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司法现代化视野下审判组织的基本理论介绍。首先介绍了司法现代化的含义与基本原则,紧接着阐述了在司法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和原则指导下审判组织应有的特点,最后简要介绍了我国现有审判组织的类型及适用范围。第二部分是域外审判组织的考察与借鉴。笔者按照审判组织的类型,分别介绍了世界上法治发达国家、地区的独任庭、合议庭和陪审团三种审判组织形式的概况,并且分析了这些国家审判组织制度发展的趋势,归纳了对我国审判组织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第三部分论述了当前我国审判组织存在的问题。此部分从《人民法院组织法》、三大诉讼法对审判组织的立法定位和审判组织的实践运行两方面作为切入点,分别总结了我国独任庭、合议庭、审判委员会各自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三种审判组织形式在分工和责任分配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重点探讨了在司法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审判组织改革与完善的具体措施。在这一部分,笔者论证了重新设计法院内部权力结构,理顺审判权和审判管理权的关系是审判组织构建的前提和基础,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在这一前提和基础上,笔者针对三种审判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围绕修正独任庭的立法定位,扩大其适用范围;强化合议庭审判权,促进合议制实质化;重新定位审判委员会的职能,完善其工作机制这三个要点,提出了完善我国审判组织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审判组织 司法现代化 司法改革 审判权运行 主审法官负责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6.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引言8-10
- 一、原理解读:司法现代化视野下审判组织的基本理论10-19
- (一) 司法现代化的含义与基本原则10-15
- 1. 司法现代化的含义10-11
- 2. 司法现代化的基本原则11-15
- (二) 司法现代化视野下审判组织的特点15-18
- 1. 审判组织的专门化15-16
- 2. 审判组织的自治化16-17
- 3. 审判组织的高效化17-18
- (三) 我国审判组织类型及其适用范围18-19
- 1. 独任庭18
- 2. 合议庭18-19
- 3. 审判委员会19
- 二、他山之石:域外审判组织之考察借鉴19-32
- (一) 域外审判组织概况20-29
- 1. 独任庭20-22
- 2. 合议庭22-25
- 3. 陪审团25-29
- (二) 域外审判组织发展的趋势分析与启示29-32
- 1. 域外审判组织发展的趋势分析29-31
- 2. 域外审判组织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31-32
- 三、现实矛盾:我国审判组织之问题透视32-41
- (一) 独任庭:错误的定位和悖离的功能32-34
- 1. 立法上的辅助性地位与实践中普遍适用性相倒置32-33
- 2. 独任庭向合议庭转换的随意性与其功能相违背33-34
- (二) 合议庭:虚置的权力和异化的地位34-37
- 1. 案件审批制度使合议庭的审判权成为虚置34-36
- 2. 案件承办人制度使合议制沦为形式36-37
- (三) 审判委员会:偏离的职能和正义的误区37-40
- 1. 审判委员会职能定位与实际适用的偏差37-39
- 2. 审判委员会组织构造和运行程序的缺陷39-40
- (四) 审判组织之间关系的反思40-41
- 1. 审判组织之间分工不明确40
- 2. 审判组织之间办案责任不清晰40-41
- 四、改革进路:我国审判组织之具体完善措施41-56
- (一) 重新设计法院内部权力结构42-45
- 1. 理顺审判权和审判管理权的关系42-43
- 2. 调整审判权和审判管理权的配置43-45
- (二) 修正独任庭的立法定位,扩大其适用范围45-48
- 1. 修正独任庭的立法定位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必要性45
- 2. 扩大独任制的适用范围45-47
- 3. 健全独任制的配套机制47-48
- (三) 强化合议庭审判权,促进合议制实质化48-52
- 1. 取消案件审批制度,健全主审法官负责制49-50
- 2. 改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提高陪审质量50-51
- 3. 变革案件承办人制度,实现合议制的价值回归51
- 4. 完善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加强审判组织之间职能衔接51-52
- (四) 重新定位审判委员会的职能,完善其工作机制52-56
- 1. 弱化讨论案件职能,强化总结经验和宏观指导职能52-54
- 2. 建立大合议庭审理制,突出办案司法化54-55
- 3. 规范工作程序,健全责任追究机制55-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6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忠华;;论请求权基础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程序与实体交错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5年10期
2 丁启明;;德国民事诉讼法百年发展述评[J];东南司法评论;2015年00期
3 张步文;刑事侦查政策述评[J];河北法学;2004年02期
4 张步文;论“法外侦查”制度[J];河北法学;2004年02期
5 司莉;中国律师行业管理体制研究[J];河北法学;2004年02期
6 周婷婷;;浅议司法改革之法院去行政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王竹青;司法改革的整体设计行为方向——司法体制的去行政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程宗璋;法官的职业理性之维[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杨力;;司法积极主义论[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巫春华;高等学校非行政化:国际经验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立新;中外法官管理制度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刘晓ng;乡村人民法庭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相庆梅;民事诉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宋双;我国司法监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车传波;正当程序论—以中国司法改革为视角[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淑荣;论法官职业伦理[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司法现代化视野下审判组织改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1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451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