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司法论文 >

中国ADR体系的现状与完善

发布时间:2017-09-20 17:30

  本文关键词:中国ADR体系的现状与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ADR体系 司法ADR 民间性ADR 行政性ADR


【摘要】: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纠纷种类的急剧膨胀,人类在纠纷解决类型上的尝试也从未停止——从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再到社会型救济-—纠纷解决愈加多样化和体系化。在这样的背景下,ADR应运而生。表面看来,ADR是西方国家应对“诉讼爆炸”的“急智"之举。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自成体系,而且有效钩连公权力和私主体在纠纷解决领域的资源分配,为纠纷解决敞开更加多样化的大门。而纵观西方ADR热背后的制度基础、历史根源、理论建设甚至人才准备,将发现这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和解文化”,而是一场自然而然的机制变革。对比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和解传统且正式司法时间较短的国家,ADR的建设却显得困难重重。因此,借鉴西方现有经验或简单的制度移植显然只是杯水车薪,深刻发掘西方ADR制度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发展,才能从历史基础和体制环境上论证我国ADR建设的可行性,而在此基础上的制度完善讨论才是脚踏实地的。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序言”,主要对本文论及ADR内涵做出界定,点明前人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本文的侧重点。 第二部分“ADR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主要从历史渊源和现实需求与基础两方面探讨了国外ADR兴起的主要原因,并从以上两方面论述了ADR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现实状况对ADR的呼唤以及现有的制度人员基础等。中国的ADR具有同西方不同的可行性基础和发展前景。首先,和解的文化传统和欠发达的司法体系使我国ADR更是种“必须”而非“选择”;其次,与“诉讼爆炸”相比,我国的现状更在于西方法制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因此ADR更需承担“调和”而非“分流”的功能;最后,民间团体的式微是我国ADR发展瓶颈的根本原因,培育民间势力是发展我国ADR的必然路径。 第三部分“中国ADR的现状及问题”,主要介绍我国ADR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司法ADR、民间ADR和行政ADR三个方面介绍我国现存ADR的类型和状况——而其实在我国并不存在成体系的以上三方面ADR,彼此之间更是界限不清衔接不畅,因此本文论及我国ADR的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公权力色彩浓厚;各类型ADR职能冲突且发展不平衡;诉讼与ADR没有形成一个机制整体;缺少职业调解人团体。 第四部分“中国ADR体系完善路径”,主要阐释了中国ADR体系完善需明确的基本原则,并分别从司法ADR、民间ADR和行政ADR三方面具体论述建立完整衔接的ADR体系。限制公权力的作用范围,建设从民间到行政,从行政到司法的三条独立路径是给予ADR自主生存空间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需要构建独立的法院附设ADR,实现调审分离;发展多层次的民间ADR,至少包含农村社会、城市社区和专业服务三个层次;完善行政性ADR,设立独立的行政裁决机关,明确公共利益是行政ADR的底线。 第五部分“结语”,主要论述了中国ADR制度设计的根本维度——平衡私人主体和国家机构在纠纷解决上的立场:既要培育自主的权利承担主体,促进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又要防止地区经济、法制发展不均衡状况下,弱势群体利益可能在权利再分配过程中被在此剥夺。积极培育私人主体和因地制宜的实行国家对ADR的控制是制度设计中最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中国ADR体系 司法ADR 民间性ADR 行政性ADR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6;D925.1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序言8-10
  • 一、ADR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10-18
  • (一) ADR的形成原因探究10-14
  • 1. 历史渊源10-12
  • 2. 现实需求和基础12-14
  • (二) 中国ADR的可行性分析14-18
  • 1. 历史渊源14-16
  • 2. 现实需求及基础16-18
  • 二、中国ADR的现状及问题18-25
  • (一) 中国ADR的现状18-21
  • 1. 司法ADR18-19
  • 2. 民间性ADR19-20
  • 3. 行政性ADR20-21
  • (二) 中国ADR发展的问题21-25
  • 1. 公权力色彩浓厚21-23
  • 2. 各类型ADR间职能冲突且发展不平衡23-24
  • 3. 诉讼与ADR没有形成一个机制整体24
  • 4. 缺少职业性调解人团体24-25
  • 三、中国ADR体系的完善路径25-34
  • (一) 基本原则——明确公权力界限,建立多层次的纠纷解决体系25-26
  • (二) 构建法院附设ADR26-29
  • 1. 基本原则——以调审分离建立法院附设ADR的独立性26-27
  • 2. 程序的开始——案件管理制度27-28
  • 3. 人员的独立性28-29
  • 4. 效力独立与程序衔接29
  • (三) 发展多层次的民间ADR29-32
  • (四) 完善行政ADR32-34
  • 1. 不做自己的法官——设立独立的行政裁决机关,明确可裁决范围32-33
  • 2. 维护公共利益的底线——明确行政ADR的范围33
  • 3. 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和司法审查制度33-34
  • 结语34-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公义;人民调解制度是解决社会纠纷的重要法律制度[J];中国司法;2005年08期

2 王锡锌;规则、合意与治理——行政过程中ADR适用的可能性与妥当性研究[J];法商研究;2003年05期

3 刘晓红;;构建中国本土化ADR制度的思考[J];河北法学;2007年02期

4 李莉;;法经济学与纠纷解决[J];河北法学;2008年07期

5 潘剑锋;论民事纠纷解决方式与民事纠纷的适应性[J];现代法学;2000年06期

6 冯伟;舒秋膂;;“诉调对接”的理论透视及制度建构——司法救济与社会救济的互补性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正伟;后现代法学视角下的ADR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军;我国民间性ADR刍论[D];苏州大学;2010年

2 袁礼;我国行政性A D R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何珂;我国行政纠纷解决机制中ADR的适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单士瀚;ADR与中国司法体系之融合[D];苏州大学;2006年

5 殷佳涵;中日ADR制度发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韩毅;从调解制度的完善到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D];复旦大学;2009年

7 谢康;论ADR的中国化改造[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9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889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6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