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第2条第1款第3项的合理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5 04:14
本文关键词: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第2条第1款第3项的合理性分析
【摘要】:《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若能赔偿全部损失或者无能力赔偿数额不足30万元的,不以犯罪论处”,引来巨大争议。《解释》作为交通肇事罪的规范性解释,是将“积极赔偿”做为消极要件要素阻却了交通肇事罪的成立。理清刑法第13条及133条与《解释》第2条第1款各要素的关系,在消除不必要质疑的同时,亦证明了该条款的功能和地位,详细解析该条款的含义与特征,就能够突出财产损失有其特殊性,从而在适用前提、立法及内容的合理性、法理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的相互协调下对该条款进行合理认定。针对学界所广泛关注的《解释》中第2条第1款第3项内容的合理性进分析,具体从第2条第1款第3项立法内容要素的合理性、立法目的以及刑法原则等方面入手,为解决司法实践中对此项规定所存在的争议有所裨益。笔者认为将赔偿能力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是合理的是符合时代精神的,该条款不但不违背刑法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刑法不断完善改进的路途中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其他类型的轻微刑事案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及合理性。
【关键词】:交通肇事罪 财产损失 司法解释 合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4;D92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第一章 《解释》第2条第1款第3项在刑法体系中的内涵及地位9-13
- 第一节 《解释》第2条第1款与相关条文的关系9-11
- 第二节 《解释》第2条第1款第3项的适用前提11-13
- 第二章 《解释》第2条第1款第3项的立法要素分析13-22
- 第一节 关于“财产损失”的合理性分析13-18
- 第二节 关于“无能力赔偿”的合理性分析18-22
- 第三章 《解释》第2条第1款第3项的法理基础22-30
- 第一节 《解释》第2条第1款第3项与域外交通肇事罪立法的比较22-23
- 第二节 《解释》第2条第1款第3项的刑法价值基础23-25
- 第三节 《解释》第2条第1款第3项的刑法原则依据25-30
- 第四章 《解释》第2条第1款第3项的实践依据30-36
- 第一节 司法实践依据方面的合理性30-32
- 第二节 社会效果观察方面的合理性32-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明;林勇;;修复性司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路径[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3 侯国云;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缺陷分析[J];法学;2002年07期
4 徐国栋;;现代的新财产分类及其启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张颖杰;李茂华;;刑法谦抑性之价值蕴含[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申宏;刑法人道主义的理性剖析[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熊瑛;张凤彬;;关于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再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梁云宝;孟红;;交通肇事罪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探疑[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马克昌;;危险社会与刑法谦抑原则[J];人民检察;2010年03期
10 高一飞;姜敏;;交通肇事罪立法的比较与反思[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915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91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