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财务舞弊行为的探析
本文关键词: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财务舞弊行为的探析
【摘要】:关联方交易是发生在关联方之间的、会导致资源或义务转移的一种商业活动,在上市公司经济行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交易性质上,一方面它可以促进公司实现规模经营、增加交易过程的确定性、降低关联方交易成本、实现集团总体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也存在违背市场公平竞争原则,通过关联方交易调节利润、侵害小股东权益等多种不利的情况。正是由于关联方交易存在两面性,上市公司在利用它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本运营能力和营运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难免存在通过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手段损害其他主体利益的行为,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非公允的关联方交易,不仅让上市公司丧失了竞争能力,而且往往容易被大股东所利用,进行转移上市公司资产、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还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另外,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行为还影响了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导致市场无法有效的合理配置资源,不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关联交易舞弊行为,我们必须加以制止,为了更好监管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我国关联方交易的监管各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比如,我国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法律部门均从不同角度对关联交易做出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关联交易法律监管制度还存在很多弊端,特别是在程序规则、公司内部监督和责任体系等方面,从而很难充分保证关联交易的安全性。虽然有关部门在努力的修订有关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但是非公允的关联交易行为仍屡屡发生,并且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行为呈现出愈加复杂化、隐形化等一系列新的特征。2011年1月4日,中国会计学会针对CPA在审计中所面临的审计风险问题,提出了CPA应重点关切的十个方面,关联方交易就位列其中,而且其重要性排在第五位,这充分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者们已经非常重视关联交易问题,并把它列入重点监管的行列。因此,目前我国非常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问题严加管理,这样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关联交易舞弊行为的发生,至少能起到应有的抑制作用。本文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法。首先,弄清关联交易与财务舞弊的基本概念十分必要,而且理性经济人假设、委托代理理论、有效市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继而,对关联交易财务舞弊行为进行深入的剖析,具体分析了舞弊行为的常用手段、幕后动机和深刻原因。其中,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包括:非公允的关联购销、委托或受托经营资产、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等六种;舞弊的动机主要是通过调节利润来达到持续融资、实现政治利益、避税和逃离证监部门的惩罚等;而关联交易财务舞弊的原因主要归因于外部制度不完善和外部监管不力,内部公司治理无效和自身职业道德问题。为了使阐述更加具体生动,在分析中引用了大量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例予以说明。再次,以吉林紫鑫药业为例,在了解了紫鑫药业基本背景后,利用其关联交易的外部数据,挖掘出其利用皮包公司进行自买自卖的舞弊事实,深度分析其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财务舞弊的手段和原因,并根据其舞弊的原因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后文抑制关联交易舞弊措施的提出有深刻的启发。最后,根据前面分析的关联交易舞弊的手段、动机、原因以及从案例中得到的启发,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财务舞弊行为的现状,从公司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提出能够有效抑制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财务舞弊的措施。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的研究综述,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详细叙述了关联交易舞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按照基本的逻辑顺序,先详细说明关联交易舞弊的主要方法,进而针对舞弊的内部动机及根本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第四部分结合紫鑫药业案例,对其关联方交易财务舞弊问题进行深度分析。第五部分根据前文分析出来的舞弊原因,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供能够制止舞弊发生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关联方交易 财务舞弊 调节利润 监管不力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5.1;F276.6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0 引言13-22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13-15
- 0.1.1 选题的背景13
- 0.1.2 选题的意义13-15
- 0.2 文献综述15-20
- 0.2.1 国外文献回顾15-17
- 0.2.2 国内文献回顾17-20
- 0.2.3 文献评述20
- 0.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0
- 0.4 论文基本框架20-22
- 1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舞弊的基本理论22-31
- 1.1 关联方交易的涵义22-24
- 1.1.1 关联方的界定22-23
- 1.1.2 关联方交易的定义23
- 1.1.3 关联方交易的主要类型23-24
- 1.2 关联交易中财务舞弊的诠释24-28
- 1.2.1 财务舞弊的含义24-25
- 1.2.2 财务舞弊的特征25
- 1.2.3 关联交易中财务舞弊的类型25-27
- 1.2.4 关联交易中财务舞弊的后果27-28
- 1.3 研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财务舞弊的理论基础28-31
- 1.3.1 理性经济人假设28
- 1.3.2 委托代理理论28-29
- 1.3.3 有效市场理论29
- 1.3.4 信息不对称理论29-31
- 2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动机及原因分析31-40
- 2.1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31-34
- 2.1.1 非公允的关联购销31
- 2.1.2 不规范的资产托管经营31-32
- 2.1.3 利用资产租赁调剂关联方利润32
- 2.1.4 采用资金占用方式降低资金使用成本32-33
- 2.1.5 违规进行关联担保33
- 2.1.6 关联交易非关联化33-34
- 2.2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财务舞弊的动机34-36
- 2.2.1 调节利润达到融资的目的34-35
- 2.2.2 粉饰业绩以便实现个人利益35
- 2.2.3 向关联方转移利润以逃避税收35
- 2.2.4 逃避证券监管部门的惩罚35-36
- 2.3 我国上市公司能够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财务舞弊的原因36-40
- 2.3.1 公司内部治理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36
- 2.3.2 关联方交易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存在漏洞36-37
- 2.3.3 监管部门监管不力37-38
- 2.3.4 利益相关者职业道德严重缺失38-40
- 3 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舞弊的案例分析40-47
- 3.1 紫鑫药业公司简介40
- 3.2 紫鑫药业关联交易舞弊案例的背景40-41
- 3.3 紫鑫药业关联交易舞弊行为分析41-42
- 3.4 紫鑫药业关联交易中财务舞弊的手段42-44
- 3.4.1 未如实披露关联购销42-43
- 3.4.2 利用资金占用进行利益输送43
- 3.4.3 利用关联担保获取巨额贷款43-44
- 3.5 紫鑫药业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44-46
- 3.5.1 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44
- 3.5.2 内部人控制明显44-45
- 3.5.3 内部监督机制极度薄弱45-46
- 3.6 紫鑫药业关联交易财务舞弊案的启示46-47
- 3.6.1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46
- 3.6.2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46
- 3.6.3 加强内部审计46-47
- 4 抑制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财务舞弊的措施47-55
- 4.1 完善关联方交易的内部治理机制47-49
- 4.1.1 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47
- 4.1.2 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47-48
- 4.1.3 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48
- 4.1.4 健全高管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48-49
- 4.2 规范关联方交易会计信息披露49-51
- 4.2.1 健全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界定范围49-50
- 4.2.2 完善关联方交易定价政策的信息披露50
- 4.2.3 改进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的方式50
- 4.2.4 突出具有重大影响的关联交易信息披露50-51
- 4.3 强化对关联方交易的外部会计监管51-52
- 4.3.1 增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力度51
- 4.3.2 加强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监管力度51-52
- 4.3.3 加大对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52
- 4.4 加强上市公司诚信道德的建设52-55
- 4.4.1 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52-53
- 4.4.2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诚信意识53
- 4.4.3 提高中介机构的诚信意识53-55
- 结束语55-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烽;;浅析财务舞弊的鉴别[J];海峡科学;2007年10期
2 涂添丁;;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的审计技巧[J];科技资讯;2007年33期
3 万晓文;;财务舞弊的心理学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年20期
4 林建宗;;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分析[J];商情(财经研究);2008年05期
5 于慧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探析[J];中国商贸;2009年11期
6 郭鲜菱;;浅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J];经济师;2009年09期
7 李秀彬;蒋文春;;论企业财务舞弊的成因与治理对策[J];经济纵横;2009年06期
8 张新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1期
9 邓燕红;;浅谈财务舞弊的识别与防范[J];金融经济;2010年16期
10 郑婷;李汝君;徐菱蔚;黄婉君;;浅谈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监控[J];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长利;胡建华;;对如何防止企业财务舞弊的探讨[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2 袁小勇;;企业财务舞弊的十大主要手法透视[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颖;杨大勇;;关于财务舞弊防范对策的思考[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4 韩小芳;陈良;;公开谴责、董事会变更与盈余管理——基于财务舞弊公司面板数据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宋小保;王杏芬;阳双凤;;独立董事制度遏制了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吗?[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汪量;李嘉明;张轶;;论计算机财务舞弊的预防与检查[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5年度全国“舞弊的防范与检查”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5年
7 梅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财务舞弊[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怡璇;;高校校办产业财务舞弊及对策[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9 段永毅;;舞弊防范与检查方法的探讨[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汪量;李嘉明;张轶;;论计算机财务舞弊的预防与检查[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财务舞弊环境调查 三成企业热衷“抄近道”[N];经济观察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洪其华;中国首家财务舞弊研究中心揭秘[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王志毅;财务舞弊与监管的眼睛 [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4 王志毅(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学士);财务舞弊与监管的眼睛[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牛永燕;财务舞弊及防范措施[N];莱芜日报;2009年
6 张晓泉;普华永道:美企财务舞弊状况并未改善[N];财会信报;2014年
7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发展部主任 胡勇;双管齐下 方能阻断财务舞弊之途[N];财会信报;2014年
8 钟君君;做“熊市终结者”[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本报评论员 袁磊;财务舞弊研究中心的悲剧角色[N];深圳商报;2005年
10 本版编辑 证券时报记者 陈霞 何雨华 申草 晓河;证券市场的“第四只眼”[N];证券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袁春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督失效假说及其实证检验[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蔡峗;短视认知偏差与财务舞弊行为[D];暨南大学;2010年
3 韩小芳;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后续治理及其对外部审计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金花妍;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财务舞弊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与治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杨宏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艳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张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5 郭迎亚;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6 赵一娟;天能科技财务舞弊与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7 曹媛;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8 成洵磊;新中基财务舞弊案例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9 夏林;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10 朱玲;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49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049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