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论我国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之完善

发布时间:2017-10-20 22:28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之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新股认购优先权 缺陷 外国立法及借鉴 立法完善


【摘要】:新股发行对公司来说大多有益而无害,但是伴随着新股的发行,公司原有股东依据其持股比例而享有的利益往往会遭到稀释,不管是剩余价值分配请求权等自益性权利还是表决权等共益性权利。股东的新股认购优先权能够减弱新股发行对股东原有利益的稀释作用,地位极其重要,许多国家和地区从立法上将此权利确认为股东的固有性权利,并且与之相关的法律规定比较完善。反之,我国此制度相对比较简单粗糙,在立法上对股东此项权利并不重视。本文试图通过对新股认购优先权的概念和功能及其内涵进行考察,在梳理国内公司法上有关此制度基本规定的基础上,分析比较英美法系国家此项权利制度,结合我国时代发展中理论学说,对该制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并立足我国制度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此项制度几项建议,希望能够给我国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进而为保护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在公司新股发行时的权益提供有利保障。 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新股认购优先制度的概述。首先通过对新股认购优先权的概念进行分析,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义。然后通过对其进行功能定位,明确其重要作用进而说明完善此种制度的必要性。其次,对此权利制度的定义进行分析和总结,概括出此种制度的基本特征。然后,探讨此制度运行的基本保障,进一步明确完善我国此项制度该从何入手。 第二部分主要是针对我国有关新股认购优先权的法律规定及其缺陷展开的论述。通过对我国公司法上对此种制度的规定,结合其他相关法律规定,对我国该制度现状进行整体把握,然后再依据以上法律规定总结出我国此种制度存在的不足,包括权利适用范围、实现途径和救济方式等的不完善。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国外公司法上关于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的立法以及法律实践,通过对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有关国家对此制度之规定的分析,对比我国此项制度的不足,总结借鉴国外制度之优点。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完善我国股东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的建议。笔者立足我国该制度的不足,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此制度先进性基础上,从立法模式选择和权利实施保障以及权利救济途径三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我国应采法定主义立法模式从法律上直接明确规定股东在新股发行时享有新股认购优先权。从加强股东此权利的适用范围、实现方式以及权利救济等方面的立法着手,完善此项权利制度,为股东实现权利提供可能性,进而发挥其减缓新股发行对原有股东利益的稀释作用以实现其维护公司原有股东利益的功能。从我国公司法律来看,从法律上直接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新股认购优先权,对股份公司股东的此项权利却未直接予以规定。可以说整个权利制度很不完善,首先是规定过于粗糙未涉及权利的主客体范围、权利的行使及救济途径等问题;其次是因为规定过于原则而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从英美法系国家的新股认购优先权法律制度来看,或采法定主义立法模式从法律上直接规定股东的新股认购优先权,如德国;或采任意主义立法模式允许公司章程或公司治理机构赋予股东新股认购优先权,如美国许多州立法。鉴于我国公司实践中公司章程的强制性不足以及控股股东操纵股东大会的可能性,任意主义立法模式在我国不具有实行力度。此外,笔者认为我国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的完善还可借鉴有关国家对权利主客体、权利行使期限及救济途径等方面的规定,以此完善立法。本文正是在立足我国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不足的现状并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股认购优先权 缺陷 外国立法及借鉴 立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实用价值11-12
  • 1.3 研究内容、方法12-14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研究框架和方法12-14
  • 2 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概述14-21
  • 2.1 新股认购优先权的概念及功能定位14-18
  • 2.1.1 新股认购优先权的概念及内涵14-16
  • 2.1.2 新股认购优先权的功能定位16-18
  • 2.2 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简释18-21
  • 2.2.1 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18-19
  • 2.2.2 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运行的基本保障19-21
  • 3 我国的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及其缺陷21-28
  • 3.1 我国的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21-24
  • 3.1.1 新股认购优先权的范围及其行使21-23
  • 3.1.2 新股认购优先权的法律救济23-24
  • 3.2 我国新股认购优先权法律制度的缺陷24-28
  • 3.2.1 立法模式不当24-25
  • 3.2.2 权利实现的不确定性25-26
  • 3.2.3 救济方式缺乏保障26-28
  • 4 国外有关新股认购优先权的立法实践与借鉴28-36
  • 4.1 国外新股认购优先权法律制度概览28-32
  • 4.1.1 英美法系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的基本规定28-30
  • 4.1.2 大陆法系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的基本规定30-32
  • 4.2 对国外新股认购优先权法律制度的主要借鉴32-36
  • 4.2.1 适合的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立法模式32-34
  • 4.2.2 完备的权利实现方式34
  • 4.2.3 有效可行的权利救济途径34-36
  • 5 完善我国新股认购优先权制度的建议36-43
  • 5.1 立法模式的选择36-37
  • 5.1.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新股认购优先权立法模式36
  • 5.1.2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新股认购优先权立法模式36-37
  • 5.2 新股认购优先权的实现37-40
  • 5.2.1 新股认购优先权的适用范围37-38
  • 5.2.2 新股认购优先权的行使38-40
  • 5.3 新股认购优先权的救济途径40-43
  • 5.3.1 新股认购优先权的权利救济40-41
  • 5.3.2 新股认购优先权的排除适用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后记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俊海;;论股权平等原则[J];法学杂志;2008年03期

2 王东光;;论新股优先认购权及其排除[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王彦明;;公司增资中股东新股认购权排除制度研究——以德国股份法为研究视角[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4 朱樟坤;论优先认股权[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5 傅穹;孙秋枫;;新股优先认购权规则[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6 吴德成;苟丹;;论优先认股权的独立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7期

7 王建敏;管程程;;股东间诉讼的司法救济[J];政法论丛;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顾肖荣 陈历幸;[N];上海证券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苟丹;优先认股权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张美娜;新股认购优先权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卜治溢;股东新股认购优先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谭远林;股权再融资中公众股东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69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069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9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