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4 13:21

  本文关键词: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股东代表诉讼 前置程序 权利限制 股东权利平衡 外部审查


【摘要】:股东代表诉讼是指“当公司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而公司怠于起诉时,符合法定条件的股东为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对侵害人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一种制度。”这种诉讼形态的存在造成了公司代表的意思自治与原告股东代表的公平之间的矛盾。为使两者能够寻求到彼此的平衡以化解这种矛盾,域外法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中都会对股东提起诉讼设置一定的门槛,即在努力保护股东权利的同时不会引发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过分干扰的立法目的下设计了前置程序。我国公司法在2005年修改中,引入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并对其中的前置程序有所涉及,但现行的法律条文与配套措施并不完善,这造成较为原则性的制度在近10年的司法实践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运用。不健全的前置程序会导致其自身拥有的过滤无价值诉讼功能受到破坏,股东代表诉讼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的施展。因此,对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制度开展针对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样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论证方法。首先通过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项目类型化的数据分析,对前置程序运行现状进行考察并提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对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深入分析与思考;最后又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方案,以期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引导。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理论基础进行的说明,以及从搜集到的审判案例进行的实证考察。在理论基础部分,先从股东代表诉讼与公司自治的关系入手,将本文主要论述的前置程序与股东代表诉讼的关系进行阐述,对诉讼程序原告与前置程序申请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后文分析。在实证考察部分,是对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运行现状进行了案例考察,通过收集到的近些年的有关案例进行数据统计,将样本案例分别以总体数据、涉诉公司类型、原被告类型、诉讼请求、前置程序路径、豁免情形等方面分类型进行数据分析,从各项数据中看到实际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提炼有待后文进一步分析。第二章是对第一章引出的实证问题进行的剖析与反思。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前置程序对申请人的实体限制;第二、申请人申请事项的范围讨论;第三、前置程序的路径选择以及遇到的障碍;第四、对前置程序内部审查模式的质疑。通过对以上各项具体的论证分析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目前存在的不足,以期改善。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对上述实证分析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改善建议。第三章是围绕对前置程序主体方面限制、申请事项、路径选择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用以解决前置程序实施中存在的功能冲突。第四章是针对前置程序内部审查模式质疑的问题,通过将外部审查者的引入,结合现存的内部审查者,努力寻求一种尊重公司自主决定权与保护股东权利平衡的审查模式。
【关键词】:股东代表诉讼 前置程序 权利限制 股东权利平衡 外部审查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Summary8-11
  • 引言11-13
  • 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理论基础与实证考察13-24
  • 第一节 前置程序理论基础13-15
  • 一、股东代表诉讼与公司自治的关系13-14
  • 二、前置程序与股东代表诉讼的关系14-15
  • 三、前置程序申请人与诉讼原告的关系15
  • 第二节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实证考察15-24
  • 一、总体性考察16-17
  • 二、关于涉案公司的类型17-19
  • 三、关于案件诉讼双方19-21
  • 四、关于前置程序及豁免情形21-24
  • 第二章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问题剖析与反思24-38
  • 第一节 前置程序对申请人的实体限制24-27
  • 一、单纯股东主义的选择24
  • 二、加以限制的申请人资格条件24-25
  • 三、对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歧视性的差别对待25-26
  • 四、现行规定对实体限制的不良后果26-27
  • 第二节 关于申请人申请事项的讨论27-30
  • 一、诉因范围与前置程序申请事项的比较27-28
  • 二、公司法关于申请事项的规定28-29
  • 三、关于董事、监事、高管侵权行为的认定29
  • 四、关于“他人”的范围29-30
  • 第三节 前置程序路径选择的障碍30-34
  • 一、我国现行的路径方式31
  • 二、股东经过前置程序请求后的结果31-32
  • 三、路径选择面临断裂的情形32-33
  • 四、前置程序豁免情形的适用33-34
  • 第四节 对内部审查模式的质疑34-38
  • 一、尊重公司自主决定权而出现的内部审查者34-36
  • 二、对内部审查者身份的怀疑36-38
  • 第三章 解决前置程序功能冲突的构想38-46
  • 第一节 给予申请人开放式的资格38-41
  • 一、股东对公司利益的预期分析38-39
  • 二、采用股东申请时拥有股份标准39-40
  • 三、取消对所持股的时间和比例上的限制40-41
  • 第二节 股东维护公司利益的全面性41-43
  • 一、对“他人”应作广义适用41-42
  • 二、将非职务行为纳入前置程序申请事项的范围42
  • 三、明确豁免情形之规定42-43
  • 第三节 建立申请人责任追究制度43-46
  • 一、追责制度解决滥诉问题的合理性44-45
  • 二、责任追究可加强对申请人的约束45-46
  • 第四章 寻求尊重公司自主决定权与保护股东权利平衡的审查模式46-53
  • 第一节 对其他审查模式的选择46-48
  • 一、特别诉讼委员会46-47
  • 二、独立董事调查权47
  • 三、维持公司内部性审查的弊端47-48
  • 第二节 建立内、外审查者结合的审查模式48-53
  • 一、对外部审查者进入前置程序的需要48-49
  • 二、第三方独立机构的选择49-50
  • 三、内外结合审查模式的程序要求50-51
  • 四、解决路径选择的断裂问题51
  • 五、完善内、外审查者责任追究制度51-53
  • 结语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夷凤;;论美国的多重股东代表诉讼[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宫晓艳;股东代表诉讼之主体[J];法治论丛;2003年05期

3 吴寒青;股东代表诉讼的再思考——从近期一起股东代表诉讼案未被受理所想到的[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徐增满,刘向林;论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徐纯先;国外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6 白伶;;浅析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S1期

7 任庆堂;韩玲玲;;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制度分析[J];研究生法学;2005年01期

8 吴飞;;论股东代表诉讼的被告范围[J];金融法苑;2005年04期

9 朱忠良;;关于股东代表诉讼法律规定与适用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文华;;试析股东代表诉讼引入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合理性——从上市公司股东代表诉讼的角度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侃;张朝霞;;试析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2 赵宇;;股东代表诉讼还是侵权诉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蔡元庆;;股东代表诉讼的经营监督机能和经营的确保——论股东代表诉讼中诉权滥用的问题及其在提诉阶段的防止[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4 刘晋;;浅谈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5 邵晖;栗文华;;股东代表诉讼规制非公平关联交易实务问题初探[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熊益勇;;浅谈股东代表诉讼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7 郑文兵;;有限公司归入权行使实务探讨[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蒋敏;祝传颂;;略论股东代表诉讼与《公司法》的修改[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张义勇;;股东代表诉讼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张辉;;刍议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不足与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 王斯乐 谷月;用股东代表诉讼医治大股东占资顽症[N];中国证券报;2004年

2 记者 陈赋斌;股东代表诉讼扣紧高管神经[N];中国证券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常庆;股东代表诉讼将触手可及[N];中国证券报;2005年

4 文静;股东代表诉讼制力争六月“出水”[N];东方早报;2005年

5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协办 王晓滨 曹守晔 王保树;股东代表诉讼的力量[N];法制日报;2005年

6 ;股东代表诉讼:失信大股东与公司高管的克星[N];法制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张炜;股东代表诉讼未受理成遗憾[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8 咸海荣;股东代表诉讼的法律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陈赋斌;股东代表诉讼制破冰在即[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10 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宋一欣律师;股东代表诉讼与中小投资者保护[N];证券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志刚;论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陈晓兰;论股东代表诉讼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蔡欣广;论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的法律适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文志纯;股东代表诉讼的法律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许家旺;试论股东代表诉讼的原告[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邹世尧;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0年

7 彭建华;股东代表诉讼理论和实务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王宇丽;论股东代表诉讼[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李铮;股东代表诉讼的法理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10 谢化祥;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8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088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9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