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 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监事会制度 独立董事制度 出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2006年《公司法》的实施,我国上市公司形成了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并存的双层内部监督体系。然而,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职权冲突决定了二者无法在现有公司制度框架下有效协调运转。重构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可区分短期和长期两种制度安排。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并存是短期的过渡安排,上市公司内部监督制度宜逐步过渡到单一的监事会制度上来。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any Law in 2006,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have formed a two-tier internal supervision system, which is the coexistence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system and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The conflict of power between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and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system determines that the two systems can not be coordinated effectively under the existing corporate system framework.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 supervision system of listed companies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short-term and long-term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coexistenc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system and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system is a short-term transitional arrangement. The internal supervision system of listed companies should be gradually transferred to a single board of supervisors system.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276.6
【正文快照】: 起源于美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和起源于德国的监事会制度分别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公司内部专司监督职能的核心制度。我国2006年实施的新《公司法》在强化监事会监督权力的同时,正式确认了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上市公司由此形成法定的“监事会制度+独立董事制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建伟;论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制度的完善——兼及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J];法学;2004年02期
2 曹宗平;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缺失、矛盾及其整合[J];经济学家;2004年02期
3 孙敬水;论我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架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4 张炳生;;检讨与重构:我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关相互关系厘正[J];浙江学刊;2006年01期
5 高明华;刘金玲;;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权冲突及制度选择[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克磊;陶静;;基于职能的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赵玉意;;建立我国独立监事制度的构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3 刘红光;;论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之建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张秀清;;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问题[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李裕琢;关于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5年11期
6 史春玲;戴蓬军;;独立董事制度若干观点评述[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年03期
7 杜琰;;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问题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09期
8 曾庆芬;宋佳;;独立董事制度研究进展及评述[J];财会通讯;2011年03期
9 史春玲;;基于代理视角的独立董事独立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2年03期
10 赵文贵;唐艳;王冠宇;;公司治理与董事责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秀丽;;总经理更换、公司治理和经理人员寻租行为[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平力群;公司法变革与日本公司治理结构演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子峰;公司治理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郑文智;民营企业雇主社会责任管理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林国华;员工参与公司治理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皓波;我国城市建设中的债券融资及治理结构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7 刘惠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独立董事制度相关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许水源;金融控股公司之监察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王金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张荣武;财务治理效率论[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席;中国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法律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婧;论我国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制度的并存监督模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安迪;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型内部审计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邢静;论我国独立董事的独立性[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谢茜;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独立性制度保障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吝小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张志鹏;法人监事的引入与中国监事会法律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8 卢在光;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监控机制的立法完善[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亮亮;以企业价值为基础的报酬激励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高倩;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监事会特质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作斌,史卫民;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冲突与协调[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4期
2 彭真明,江华;美国独立董事制度与德国监事会制度之比较——也论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J];法学评论;2003年01期
3 李哲,董海峰;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现实下的再思考[J];法学;2001年07期
4 徐子桐;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架构[J];法学;2001年07期
5 李金生,高桂林;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谈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J];河北法学;2002年06期
6 闫海,陈亮;独立董事制度研究[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蔡科云,王守宽;我国监事会制度与独立董事制度的冲突与协调[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喻猛国;独立董事制度缺陷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09期
9 高勇;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治理[J];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10 何孝星;关于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优劣比较及其制度安排[J];经济学动态;200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铮;;试论我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关系的完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8期
2 张斌;;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在上市公司监督机制中的关系[J];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3 王宪章;张旭;;试论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21期
4 徐梅春;;质疑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雷丽华;;从东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看我国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J];金融经济;2006年20期
6 高文凤;;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实施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01期
7 温丽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财务监督体系的构建及完善[J];经济师;2009年12期
8 李明亮;章道云;刘英;;浅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11期
9 金丽;;对于关联交易的企业理论阐述[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07期
10 翟浩;;上市公司财务监督的有效性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世才;;独立董事和监事的地位和作用之比较[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周鲜华;田金信;张秀红;郝宇;;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梁杰;于健;;公司治理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基于深沪A股东北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4 张亦春;许文彬;;体制转轨、制度创新与公司治理结构发展——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一个经济逻辑分析[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周晓苏;孙友平;;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会计信息失真及其治理[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常颖;徐金玲;;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世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挑战与思考[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吕洪雁;;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公司治理[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潘克勤;;公司内部治理与盈余管理问题研究——2002年度中国A股商业企业数据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10 浙江省内审协会课题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大学理学院 宋阳;中国公司治理结构中要不要有监事会[N];中国财经报;2010年
2 贾岩;华药重组百日锋芒初露[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美国评值有限公司 周赤宾;公司的价值应该是一个整体[N];中国财经报;2008年
4 缪舢;吴家骏:公司治理结构三个值得警惕的倾向[N];中国企业报;2004年
5 梅慎实(国泰君安证券有限公司 博士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6 郝善勇 高大斌;公司治理结构为何“橘逾淮则为枳”[N];中国商报;2002年
7 郑能武(作者单位:皖北煤电集团公司);从会计管理角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N];安徽经济报;2002年
8 童经;“公司治理结构”比电子商务更迫切[N];中国企业报;2000年
9 洪家新;如何改进监事会在期货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N];上海证券报;2010年
10 邵宁 李泊溪 曹远征 梁定邦 李建红 刘纪鹏 银温泉;“两股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N];经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绍清;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潘丽春;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影响因素和演进路径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巩娜;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梦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5 何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6 李绪富;我国上市公司重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吴琳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杨柏;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9 李丹;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规模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清;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强锦;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控制[D];石河子大学;2005年
2 陈阳;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李玉娟;公司治理结构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D];河北经贸大学;2008年
4 齐爱年;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5 陈辉;外国独立董事制度比较研究与中国实践[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6 温佐望;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7 周冬丽;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失真关系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钟纾纾;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9 彭国平;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相关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贺卫东;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探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78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47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