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探讨
本文选题:金融控股公司 切入点:加重责任 出处:《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摘要】:金融控股公司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试验的基本路径并在过去的几年中获得了飞速发展,制定金融控股公司法已是大势所趋。关于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的构建,应遵循确定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最低成本原则和公平公正原则,主张在"三会联席会议"的基础上,组建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作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体,以确定规则式为该委员会的主要监管方式。并且,未来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应对加重责任制度的适用场合、适用程度以及对行政相对人的救济措施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Abstract]: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FHC) has become the basic path of financial mixed operation experiment in our country and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past few years. It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o formulat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law.Regar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s aggravated liability system, we should follow the certainty principle, the flexibility principle, the lowest cost principle and the fair and equitable principle.Set up the Financial Supervision Coordination Committee as the main supervision body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to determine the regulation form as the main supervision mode of the committee.Moreover, the futur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law should clearly stipulate the applicable situation, the applicable degree and the relief measur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counterpart.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F832.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石少侠;;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司法适用[J];当代法学;2006年05期
2 吴丹波;;构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的法律思考[J];企业经济;2006年07期
3 姜立文;;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研究与启示[J];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胜邦;;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存在一个具体的比例吗[J];财经科学;2006年03期
2 袁达松;;论新破产法实施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协调建构——从推进金融危机管理法治角度展开的分析[J];法学评论;2007年06期
3 曹元涛;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中国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5年06期
4 吴敏;;银行破产法理论诞生的背景考察[J];学术界;2006年02期
5 邓辉;;农发行信贷新业务风险及其对策选择[J];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辛子波;张鹏;;英国银行业市场准入监管制度分析[J];时代金融;2006年05期
7 王保树;朱慈蕴;;在发展中追求卓越——2006年商法学研究述评[J];中国法学;2007年02期
8 陈国奇;;论法人格否认法理中的“不当劳动行为”——日本近期两则判例的启示[J];政治与法律;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明根;二元经济与我国金融风险防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戴发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金融债权管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3 徐芳;商业银行危机预警体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刘海龙;日本银行业不良债权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温涛;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生成机制与控制模式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陈华;转轨时期国有银行脆弱性的分析与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常巍;开放经济下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积累、冲击和防范[D];苏州大学;2005年
8 吴军;金融稳定框架分析和模型构建[D];武汉大学;2005年
9 李世宏;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10 吴敏;论法律视角下的银行破产[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控制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2 张铁强;金融霸权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4年
3 陈艺云;资本充足性管制与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周光宇;中国银行业监管有效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高斯平;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刘晓丹;银行危机的形成原因及中国监管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王果;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新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晓琴;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制度选择[D];武汉大学;2005年
9 刘涛;论国有银行改制中存款人的法律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孔令海;我国上市银行监管模式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任尔昕;我国法人制度之批判——从法人人格与有限责任制度的关系角度考察[J];法学评论;2004年01期
2 蔡立东;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衡平性[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会祥;杨晓明;;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范[J];金融经济;2005年14期
2 纪宇;;关于内蒙古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1年14期
3 赵哲;;加强对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思考[J];领导之友;2011年09期
4 崔成伟;;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效应[J];经济导刊;2011年06期
5 赵辛艾;;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外部监管研究[J];河北金融;2011年05期
6 唐雅婕;;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7 左武;;对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再思考——基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视角[J];财经界;2011年08期
8 高国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11年21期
9 薛洪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监管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08期
10 冯若梅;;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及风险防范[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孙景兵;汪平臻;;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游春;;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客户信息保护与共享、交叉利用问题的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增亮;张明婕;鲁振东;;我国银保合作发展模式的探索[A];“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发展山东保险业”论文评选[C];2006年
4 方宁生;赵厚文;刘芳华;;在分业体制下向混业逐步转型——我国金融业发展现阶段的实证分析[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范献亮;;银行保险发展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及改革建议[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9年“防控风险·化危为机·实现保险强省新跨越”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南桂;给金融控股公司一定的金融便利[N];中国企业报;2004年
2 张蔚红;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N];经济日报;2003年
3 冯静生;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4 富裕;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防范[N];上海金融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李盎;顺应金融混业经营趋势 加快金融控股公司立法[N];西部时报;2004年
6 记者 于 扬;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N];证券时报;2004年
7 记者 谢柳;海峡两岸共同研讨金融控股公司发展[N];中国保险报;2008年
8 黄纯忠 王泰山;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政策引导[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交通银行课题组;中国金融控股公司运行的制度设计[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10 张子良;刍议推进和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N];中国保险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彬;中国农业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刘浩;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及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姝;金融控股公司的生成演变、风险控制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陈进村;两岸银行保险业经营管理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欧阳世伟;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kP搆生;台湾金融控股公司之公司治理模型及关键性成功因素之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辛立秋;中国银保合作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9 潘东;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治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陈华芳;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与风险度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宁;论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徐雯雯;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初探[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王松;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王媛媛;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有效监管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秋林;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宋亮;山东省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史晓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夏滨辉;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防控法律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庞建勇;我国商业银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10 胡娜;中欧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的比较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22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722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