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研究
本文选题:股利分配 + 请求权 ; 参考:《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公司法的现代化,我国公司法赋予公司越来越大的自治空间,法律充分尊重公司的自治权,控制股东在公司运作中发挥巨大作用,通常在公司决策中起决定作用,控制权如果运用不当会对其他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害,在股利分配方面可能表现为控制股东滥用权力操纵股东会部分或象征性分一点股利,这将侵害中小股东的收益权。从现行公司法的规定来看几乎没有直接保护抽象股利分配请求权的规范,有些地方高级法院甚至出台的一些文件明确说明不支持抽象的股利分配请求权,使得我国现存的中小股东抽象股利分配请求权受到侵害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我国公司法有必要借鉴境外公司法较合理的规定如强制股利分配之诉弥补我国公司法的不足。本文分别介绍了美国的强制股利分配制度和英国的不公平损害救济制度在保护股东股利分配权方面的优势,并分析了我国在保护股利分配请求权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股利分配请求权保护机制的一些设想,期望对加强股利分配请求权的保护有所帮助,进而促进股东权利的实质平等。本文对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保护的研究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从总体上对股利分配请求权的相关问题做出概述。主要介绍了股利及股利分配的概念,我国股利分配的现状及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从中可见中小股东通常在股利分配上受到压榨的现状。 第二部分介绍我国《公司法》对股利分配请求权的保护措施并对其做出评议。归纳了公司法中现有的对保护股东收益权的多种方式并对各种方式做出详细的评议,得出现有保护方式不足以保证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实现的结论,那么就应该为其寻求其它的救济方式。 第三部分阐述了别国公司法对中小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保护制度。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强制股利分配之诉和英国的不公平损害救济制度,简述了二者对中小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保护上的优越性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部分论述了我国引入强制股利分配之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运用强制股利分配之诉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得出我国应当引入强制股利分配之诉来保护中小股利的权益结论。
[Abstract]:With the modernization of company law, the company law of our country gives more and more autonomous space to the company. The law fully respects the autonomy of the company, and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usually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he decision-making of the company.If the right of control is used improperly, it may cause harm to other stakeholders, and in the aspect of dividend distribution,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may abuse the power to manipulate the shareholders' meeting and manipulate the dividend, which will infringe on the income right of the minority shareholders.From the provisions of the current company law, there is almost no norm to directly protect the claim right of abstract dividend distribution. Some local high courts even issued some documents clearly stating that they do not support the abstract dividend distribution claim.Therefore, the problem of infringement of the claim for abstract dividend distribu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 our country cannot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It is necessary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more reasonable provisions of the foreign company law, such as compulsory dividend distribution, to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our company law.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mpulsory dividend distribution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fair damage relief system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 the protection of shareholders' dividend distribution rights, and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of our country in protecting the claim for dividend distribution.Furtherm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entative ideas of perfecting the protection mechanism of the claim for dividend distribution in China, which is expected to be helpful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claim for dividend distribu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ubstantive equality of shareholders' rights.The research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The first part gives a general overview of the relevant issues of dividend distribution claims.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s of dividend and dividend distribu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main features of dividend distribution in China, from which we can see that minority shareholders are usually squeezed in dividend distribution.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protective measures and comments on the right of dividend distribution in the Company Law of China.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ways of protecting shareholders' right to profit in company law and makes detailed comments on them.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method of protection is not sufficient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shareholders' right to claim for dividend distribution.Other remedies should then be sought for it.The third part expounds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dividend distribution claim in other countries' company law.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lawsuit of compulsory dividend distribu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fair damage relief system in Britain, 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ir advantages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claim for dividend distribu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and their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our country.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ntroducing compulsory dividend distribution in China and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lsory dividend distribution. Finally, the conclusion is drawn that China should introduce compulsory dividend distribution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dividends.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2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传雯;;论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机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0期
2 王高英;;案例五 表决权排除适用例外之可行性分析——对国航“棒打东新恋”一案的法律思考[J];公司法律评论;2009年00期
3 杨海兰;;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4 张慧;;小议股东的会计原始凭证查阅权[J];中外企业家;2011年15期
5 孙_";;证券民事赔偿:何时是春天?[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03期
6 陈哲;孙建议;;浅析股东代表诉讼制度[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7 王文;;反收购视野下董事信义义务的规制[J];公司法律评论;2009年00期
8 卢臻;;有限公司自愿解散和清算制度的完善——以保护小股东利益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9 江涛;;股东代表诉讼的制度价值简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宋晓东;;深圳社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革路径[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先林;张丽丽;;中小股东权利保护之对策[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义勇;;股东代表诉讼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杨松令;程宇;;上市公司大小股东共生模式初探[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孙卫星;;对小股东的保护与我国公司法[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相天起;;浅析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法律机制[A];第二届中国绿色商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蔡从燕;罗曙光;;民事司法改革与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东诉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7 吴振信;张雪峰;王书平;;受限股解禁的信号传递模型[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大希;;股东派生诉讼在程序法上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吴卫星;周清;耿浩然;;流动性、资产定价与股东地位选择[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马连福;张春庆;高楠;;知情权视域下的投资者保护——基于中国公司自主性的经济型治理的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沈路涛 邹声文 张宗堂;中小股东有权查账法院予以保障[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孙雅勤;上海机场大股东不履行承诺集团两机场同业竞争让小股东“很受伤”[N];证券日报;2008年
3 早报记者 肖莉;富通出售资产被冻结 平安或搭顺风车[N];东方早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小瑛;反收购议案不得民心 中小股东热盼深国商“易主”[N];华夏时报;2008年
5 记者 徐锐;广钢股份关联交易议案遭中小股东否决[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记者 徐锐;泰达园林堪比上市企业 泰达股份中小股东或否决剥离[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任卉;还中小股东话语权[N];华夏时报;2002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水菁;粤传媒与中小股东共谋发展前景[N];证券时报;2009年
9 实习记者 杨颖桦;深交所推动建立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博弈机制[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冰;三联商社中小股东诉张继升案22日开庭 国美无奈意欲放弃多事之地[N];证券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小保;控股股东代理条件下的利益侵占及其经济后果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刘彤;中国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效率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李德文;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配置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郭光磊;中国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权利博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陈政;大股东控制权私利与盈余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胡晓静;论公司治理中的利益平衡[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敏;公司治理与投融资效率问题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
8 屠巧平;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利益相关主体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马磊;上市公司控制权安排及制度设计[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徐郑锋;家族控制、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乌兰娜;我国中小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寇峰;论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律机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3 刘薇;中小股东权利保护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唐向东;论股东派生诉讼[D];山东大学;2007年
5 王会铮;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保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魏一方;论股利分配请求权[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邱艳红;股利分配请求权保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冯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赵雪;论股利分配请求权的司法保护[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10 尹少青;有限责任公司股利分配请求权救济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40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740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