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一人公司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否认

发布时间:2018-05-08 18:02

  本文选题:一人公司 + 法人人格 ; 参考:《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05期


【摘要】:在刑法领域,按照既有的单位犯罪认定逻辑即以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来确认单位犯罪主体资格,无疑新《公司法》的一人公司具备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然而在此逻辑推导下,一人公司却无法具备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这样的逻辑悖论根源于对既有单位犯罪认定标准的误读,即将刑法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界定建立在民商法法人人格理论的基础之上,而一人公司本身就是对民商法法人人格理论的颠覆。刑法上惩罚单位犯罪并非完全等同于民法上的单位,我们无需用法人的条件来衡量单位犯罪的主体资格。在一人公司单位犯罪主体资格的把握上仍应坚持单位犯罪认定的实质标准,从单位的整体意志、单位利益的归属及惩罚单位犯罪的目的等方面出发,准确做到对一人公司"单位犯罪主体的否定",追究相关自然人的刑事责任。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criminal law,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logic of unit crime identification, that is, to confirm the subject qualification of unit crime with the qualification of legal person,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one-person company of the new Company Law has the qualification of unit crime subject. However, under this logic deduction, one-man company can not have the subject qualification of unit crime. This logic paradox originates from the misreading of the standard of the existing unit crime, t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the subject qualification of the unit of criminal law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personality of the legal person in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And one-man company itself is the subversion of the theory of personality of civil and commercial law legal person. The punishment of unit crime in criminal law is not completely equal to the unit in civil law, we do not need to use the condition of person to measure the subject qualification of unit crime. In order to grasp the qualification of unit crime subject in one-man company,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substantive standard of unit crime, proceed from the whole will of unit, the attribution of unit interest and the purpose of punishing unit crime, etc. One-person company "the negation of unit crime subject", investigate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related natural pers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291.91;D9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小彪,万丹;论单位犯罪中“单位整体意志”及其司法认定[J];法律适用;2005年11期

2 毛玲玲;;新公司法背景下一人公司的刑法地位探析[J];法学;2006年07期

3 顾肖荣;;新《公司法》的人格否认制度与单位犯罪[J];法学;2006年10期

4 沈贵明;;模式、理念与规范——评新《公司法》对一人公司的规制[J];法学;2006年11期

5 熊选国,牛克乾;试论单位犯罪的主体结构——“新复合主体论”之提倡[J];法学研究;2003年04期

6 孙国祥;论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J];法学论坛;2001年06期

7 石磊;;论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J];现代法学;2006年01期

8 范健,赵敏;论公司法中的严格责任制度[J];中国法学;1995年04期

9 林荫茂;;单位犯罪理念与实践的冲突[J];政治与法律;2006年02期

10 庄劲;论单位人格否认之法理[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李娜;;论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朱黎霞;;试论违反出资义务民事责任之承担——兼评最高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征求意见稿)之第三部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唐璨;关于完善独资公司的立法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吴福象,杨诚;论揭开母子公司的法人面纱[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彭凤莲;单位犯罪诉讼程序立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高永周;;从团体行为的逻辑透视公司法人格否认——兼评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3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周哨龙;;外部人反向刺破公司面纱制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张娟娟;;企业破产后的土壤污染防治责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胡鸿高;;企业社会责任:政府·企业·利益相关者[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雷兴虎;刘斌;;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丛培国;;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从企业的刑事责任角度[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吴越;;公司人格本质与社会责任的三种维度[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6 李青武;;中国入世后完善公司信用法律制度的对策[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7 邓万飞;;对刑法第267条第2款的理性思考[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阎华伟;;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9 汪金超;;浅析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10 任国华;;土地执法管理中村民自治组织单位犯罪主体探讨[A];科学合理用地 人地和谐相处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挽澜;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晓燕;论我国破产企业环境法律责任制度的设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赵静;资产支持证券的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卫忠;澳门公司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5 陈云霞;公司董事义务和责任的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陈东;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D];厦门大学;2001年

7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孙加瑞;公司股东权诉讼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李文伟;法人刑事责任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10 赵德枢;一人公司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小娟;企业环境责任探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温从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类型化及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老,

本文编号:1862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1862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2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