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转换公司债制度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日新;;关于股票、债券和证券交易所[J];中国金融;1985年01期
2 天然;过渡时期我国股份公司的非规范性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3 ;公司法思考题[J];国际商务研究;1991年05期
4 汤玉枢;台湾股份有限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5 宋锡祥,田先纲;《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浅析[J];社会科学;1992年10期
6 方小敏;我国现行股份公司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5期
7 夏雅丽;关于我国无限公司立法之小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8 黄辉,李庞芳;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浅析[J];特区经济;1994年03期
9 周玉华,鲜铁可;日本1993年修改商法概况[J];法治论丛;1994年06期
10 金伦;日本进一步完善公司法律制度[J];中外法学;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国刚;;中国资本市场的几个热点问题[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许群英;曾勇;郭文新;;实物期权在风险投资合约中的应用[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代工;重钢公司债转股信托公司分食吃[N];中国矿业报;2000年
2 华泰财产保险公司 林帆;适时设立保险专业投资基金[N];中国证券报;2000年
3 记者 王姣姣;关联交易岁末涌潮[N];中国证券报;2000年
4 金言;厉以宁:从六个方面改进《证券法》[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5 弥坚;台湾债券型基金状况及影响[N];金融时报;2000年
6 寇日明;关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思考[N];金融时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邸继勇;企业债市场化进程加快[N];中国证券报;2001年
8 经纬;美国地方政府债券[N];国际金融报;2001年
9 河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回归信托 再造机制 开创信托业发展新局面[N];河南日报;2001年
10 林亭先 李中亚;培育信托业 服务新经济[N];金融时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冬艳;可转换公司债券在风险企业中的运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2 周泽新;可转换公司债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3 常洁;论一人公司债权人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4 郭志珊;我国可转债的技术要素和价值体系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5 郑雪岷;“债转股”政策对企业的财务影响及其评价——A公司债转股案例分析[D];四川大学;2003年
6 欧阳启明;可转换公司债各主体利益平衡的法律制度设计[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漆晓均;可转换债券价值评估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8 隗红;论我国融资体系中的公司债融资[D];山东大学;2005年
9 张福;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利益的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雷杨;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现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84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584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