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股东质询权的完善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股东质询权的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现代公司制的经营模式中,投资人即股东被排除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之外,而通过授权委托的方式将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权转移于董事及其高级管理人员,虽然法律赋予股东诸多权利监督经营管理者,但是实际上仍然达不到对公司的有效控制。公司日常决策由公司董事、经理等作出,股东将自己的钱交于别人运用,自然导致股东对管理者不敢掉以轻心,因此股东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对管理者的监管。虽然股东可以通过股东大会这一媒介来约束经营管理者,但是股东大会召开的次数有限,加之股东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情况知之甚少,无法在股东大会上正确行使表决权,股东大会最终的决议方式是多数一致通过而非全体股东一致通过,因此,股东大会上形成的决议是代表控股股东或者大股东利益的,而对中小股东来说其利益完全得不到尊重。在2006年之前的公司法律制度下,中小股东救济自己权益的法律手段非常有限;在新《公司法》颁布之后,增加或者修订了一系列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制度,主要有累积投票制度、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股东知情权制度、少数股东权制度等,从而为从“股权平等”向“股权实质平等”迈进了新的一步。股东质询权的确立便应运而生,股东质询权作为股东知情权的一方面,股东质询权是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基于出资成为公司的所有者而享有的向公司的经营者一董事及管理人员询问与公司经营相关的事项并提出质疑的权利,公司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告知,并作出解释说明的义务。然而,一直以来中小股东的权利被管理者和大股东无情的漠视,中小股东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投资获得利益的理想处处受到限制。为此,我国的现行公司法(2005年)第98条、第151条对股东质询权作出了简略的规定,然而这一规定对质询权整个制度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对实践中股东如何行使质询权起不到相应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对于股东如何正确行使质询权,还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合,仅仅在法条中规定两条根本无法实现权利从应然到实然。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股东质询权的概述,主要介绍股东质询权的内涵,通过和股东查阅权和知情权的比较股东质询权的概念,分析股东质询权的功能以及总结股东质询权的特征,阐明股东质询权存在的合理依据,以及其对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股东质询权行使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第二部分析了我国关于股东质询权的规定相关立法规定,法律与生俱来的滞后性决定了任何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缺。虽然我国2005年修改后的《公司法》关于质询权有第98条和151条的涉及,但是具体在质询权的权利主体、义务对象、质询权的权能、如何行使、救济程序等各个方面存在缺陷,使质询权在司法实践中困难重重。一种合理的制度只有运用于现实社会中才能达到立法者的初衷,否则此制度存在无任何现实意义。第三部分通过介绍国外有关质询权的相关规定,通过研究质询权制度在域外的立法体制和成功的立法经验,为我国质询权制度的借鉴提供宝贵经验。第四部分对完善我国股东质询权提出几点建议:主要包括明确说明主体和义务主体,适当扩大股东质询权的权利范围,合理设计质询权的行使程序,拓宽质询权的法律救济,增加强制咨询之诉,规范撤销之诉和损害赔偿之诉等。 本文紧紧围绕着股东质询权的相关理论背景和立足于我国的立法规定,着重阐述其立法规定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根据缺陷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引发读者对股东质询权法律制度的关注并对这方面的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股东质询权 质询权行使 质询权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引言9-11
- 1 股东质询权概述11-18
- 1.1 股东质询权简述11-12
- 1.1.1 股东质询权的定义11
- 1.1.2 股东质询权和股东查阅权的比较11-12
- 1.1.3 股东质询权与股东知情权的比较12
- 1.2 股东质询权的功能和特征12-15
- 1.2.1 股东质询权的功能12-14
- 1.2.2 股东质询权的特征14-15
- 1.3 行使质询权的原则要求15-18
- 1.3.1 诚信原则15-16
- 1.3.2 股权平等原则16-17
- 1.3.3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17-18
- 2 我国股东质询权立法现状和缺陷18-23
- 2.1 我国股东质询权的立法现状18
- 2.2 我国股东质询权的立法缺陷18-23
- 2.2.1 股东质询权主体不确定18-19
- 2.2.2 被质询对象不明确19
- 2.2.3 质询权的权能不确定19-20
- 2.2.4 行使质询权的程序性规范的缺失20-21
- 2.2.5 公力救济程序的缺失21-23
- 3 国外股东质询权的相关规定及其借鉴23-28
- 3.1 国外关于股东质询权的立法概览23-25
- 3.1.1 大陆法系关于股东质询权立法的主要内容23-24
- 3.1.2 英美法系关于股东质询权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24-25
- 3.2 国外关于股东质询权的比较借鉴25-28
- 3.2.1 股东质询主体的比较借鉴25-26
- 3.2.2 股东质询内容的比较借鉴26
- 3.2.3 公力救救济程序的比较借鉴26-28
- 4 完善我国股东质询权的建议28-41
- 4.1 明确股东质询的主体和被质询的对象28-30
- 4.1.1 明确享有股东质询权的主体范围28-29
- 4.1.2 明确被质询的对象29-30
- 4.2 明确质询的内容30-31
- 4.2.1 受质询的范围30-31
- 4.2.2 受质询对象说明的程度31
- 4.3 完善股东质询权的行使程序31-36
- 4.3.1 确定质询提出的地点31-32
- 4.3.2 确定质询提出的方式32-34
- 4.3.3 确立防止股东滥用质询权机制34-36
- 4.4 完善股东质询权的公力救济程序36-41
- 4.4.1 股东强制质询之诉36-37
- 4.4.2 股东撤销之诉37-38
- 4.4.3 损害赔偿之诉38-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后记44-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玉林;论股东的质询权[J];比较法研究;2005年01期
2 周建伟;;美国公司法股东查阅权制度演变初探[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杨路;;股东知情权案件若干问题研究[J];法律适用;2007年04期
4 刘桂清;;股东对董事之直接诉讼——对新公司法第153条法理基础的反思与重构[J];法学评论;2006年03期
5 李培福;;浅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查阅账簿之诉[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04期
6 陈艳;;股东质询权浅论[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7 张凝;;股东大会会议体制下的股东质询权——日本董事等说明义务制度的理论借鉴[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8 蒋学跃;;股东质询权刍议[J];河北法学;2009年02期
9 陈震;;公司法股东质询权困境的进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黎宇霞;解岳中;;对公司股东质询权若干问题的探索——以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为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聂芳;股东质询权的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李金明;股东质询权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陈玮;上市公司股东质询权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杜洪宇;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质询权[D];吉林大学;2008年
5 过静;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D];苏州大学;2008年
6 邵亚香;股东知情权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石丽;股东质询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郑小伟;股份公司股东质询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周四维;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的立法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股东质询权的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64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