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章程对内效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司章程对内效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章程对内效力是指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产生的约束力,同时对这些主体如何依据章程中的规定行使权力进行规范。章程对内效力是章程效力中最基本的问题,它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建构,股东权益的保障等方面均体现出章程自治的理念。在我国,虽然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后,公司章程逐渐得到重视,但法律对章程对内效力的规定仍缺乏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在违反章程对内效力法律后果的规定方面也还存在局限性,导致司法实践中涉及公司章程的争议越来越多。这些争议的解决,多半需转而依据章程对内效力理论作为支撑。本文阐述章程对内效力的基本内容,尝试分析章程对内效力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我国公司章程对内效力的立法及实践的完善提出些许建议,使章程对内效力发挥更大作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公司章程对内效力的基本内容,明确了公司章程对内效力的概念,指出对内效力约束的范围包括公司、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并通过总结章程对内效力的功能,阐明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公司章程对内效力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章程自治理念的缺失;法律对约束主体权力边界的界定不清;对违反章程对内效力的法律后果规定的局限性;章程对内效力与其他规范的冲突。第三部分对域外公司章程对内效力进行实证考察。重点研究:公司法发达国家对章程自治精神的重视;两大法系章程结构对对内效力的影响;章程对内效力与其他规范效力冲突的协调;司法系统对章程对内效力实现的保障。通过分析各国章程制度的共性和差别,寻求可供我国借鉴之处。第四部分对完善我国公司章程对内效力提出建议。主要包括:其一,淡化行政干预,确立章程自治理念;其二,明确法律规定,协调规范间的冲突;其三,完善章程对内效力的瑕疵救济;其四,规范章程对内效力案件的裁判。
【关键词】:公司章程 对内效力 章程自治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一、章程对内效力概述8-12
- (一) 公司章程对内效力及约束范围8-10
- 1、章程对内效力对公司的约束力8-9
- 2、章程对内效力对股东的约束力9
- 3、章程对内效力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约束力9-10
- (二) 公司章程对内效力的功能10-12
- 1、实现股东自治、保护股东权益10
- 2、保障公司组织和谐、促进公司制度创新10-12
- 二、我国章程对内效力的现实困境12-18
- (一) 章程自治观念的缺失12-13
- (二) 对约束主体权力边界的界定不清13-14
- (三) 违反章程对内效力法律后果的局限性14
- (四) 章程对内效力与其他规范的冲突14-18
- 1、公司章程对内效力与股东协议的冲突15
- 2、公司章程对内效力与公司法的冲突15-18
- 三、域外章程对内效力的实证考察18-24
- (一) 对章程自治的重视18-19
- (二) 章程结构对对内效力的影响19-20
- (三) 章程对内效力与其他规范冲突的协调20-22
- 1、章程对内效力与股东协议的协调20
- 2、章程对内效力与公司法的协调20-22
- (四) 司法系统对章程对内效力实现的保障22-24
- 四、我国公司章程对内效力的完善24-31
- (一) 树立章程自治理念24-25
- (二) 明确法律规定,协调规范间冲突25-27
- 1、章程对内效力与股东协议的适用问题25-26
- 2、章程对内效力与公司法的效力协调26-27
- (三) 完善章程对内效力瑕疵的救济27-28
- 1、丰富章程对内效力瑕疵的救济手段27-28
- 2、倡导民事先行,注重程序性救济28
- (四) 规范章程对内效力的裁判28-31
- 结语31-32
- 参考文献32-34
- 谢辞34-35
- 个人简历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苏航;;公司的责任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5期
2 刘萍;;公司社会责任的重新界定[J];法学;2011年07期
3 朱光辉;;试论公司的社会责任[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年12期
4 戚婵;;浅论公司社会责任的价值分析[J];学理论;2011年35期
5 苏欣;;试论和谐社区建设中公司责任的立法革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姚德慈;公司责任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文科版);1995年06期
7 宋长琴;徐俊华;;关于基层担保公司运行质态的调查报告[J];人民司法;2010年23期
8 刘惠荣,肖鹏;论公司责任[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9 王涛;;公司责任的新尺度[J];中国合作经济;2005年12期
10 蒙瑞华;;公司负责人对外民事责任研究——中国公司责任事故频发的原因反思[J];理论月刊;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明;胡晓静;;公司价值最大化与公司社会责任[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庞皎明;公司责任:陷阱还是馅饼?[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庞皎明;公司责任不应该是一阵风[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3 冯宗智;中国企业超前解读公司责任[N];中国妇女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齐士扬;全球掀起强化公司责任潮[N];证券日报;2006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叶书利;和谐共赢是公司责任的核心[N];中国贸易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高超;公司责任提升企业“软”竞争力[N];国际商报;2006年
7 于新春;强化公司责任中国企业无法回避的潮流[N];国际商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薇;公司责任是企业做强的支撑点[N];中国保险报;2006年
9 胡战卫;湖南天泰公司出台问责制度严防失职渎职行为[N];经理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松 黄洁;中介公司服务不到位同样须担责[N];法制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庆振;公司经理权法律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苏国晶;论公司捐赠的利益冲突与平衡[D];甘肃政法学院;2013年
3 宋佳莹;设立中公司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李菲;我国公司章程对内效力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5 陈永福;公司社会责任实现的法律途径[D];兰州大学;2011年
6 唐建军;论公司社会责任[D];湘潭大学;2007年
7 高媛;公司商业言论的社会责任[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8 张冲;论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规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9 杨福学;论公司的社会责任[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张诚铭;航空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司章程对内效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73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