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股权收购制度初探
发布时间:2017-04-07 14:21
本文关键词:强制股权收购制度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现行《公司法》打破了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立法空白,规定了司法解散的公司僵局救济措施,这无疑是我国公司立法上的一个伟大进步。但是我们也应当同时看到,司法解散通过消灭公司人格化解公司僵局,代价过于沉重,并不能够真正有效地应对司法实践中纷繁复杂的公司僵局问题。而发达国家解决公司僵局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强制股权收购制度是可以有效替代司法解散解决公司僵局问题的一剂良方。为此,本文分四章对强制股权收购制度展开探讨: 导论部分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缘起,对选题的背景、原因及写作的意义和本文所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文献作出了概括说明,以使读者形成对本文的初步认识。 第一章主要向读者介绍了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设计背景。由于强制股权收购制度是为打破公司僵局而生的,所以本文从对公司僵局的法律透视展开论述,介绍了公司僵局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接下来,对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立法变迁及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并通过强制股权收购制度与其他司法救济措施的比较分析,突显出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优越性。 第二章从对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概述着笔展开对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理论探讨,介绍了强制股权收购的概念及其与相关制度的区别以及强制股权收购的制度功能。接下来借用传统理论论证了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理论基础,又从经济学、社会哲学以及法学三个学科角度分析了强制股权收购的制度价值。最后,对于在我国构建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第四章强制股权收购制度在我国的构建作出铺垫。 第三章选取了英美法系的典型代表美国和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德国对强制股权收购制度进行了比较法上的分析,在加深读者对该制度的了解的同时,也可以对这些国家在构建和完善该制度过程中的有利经验加以借鉴。 在前三章论述的基础上,第四章从强制股权收购的适用条件、股权价格以及股权收购主体的确定三个基本方面对在我国构建强制股权收购制度提出了初步设想,并且呼吁在加快构建我国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同时,充分发挥诉讼外公司僵局解决机制的作用,使二者有效衔接,共同保障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最后得出本文结论,同时强调引入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重要现实意义,并且指出构建我国的强制股权收购制度任重而道远,须大家共勉。
【关键词】:公司僵局 强制股权收购 适用条件 收购主体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论10-14
- 一、 本文的缘起10
- 二、 选题的背景、原因及写作的意义10-11
- 三、 研究方法11-12
- 四、 文献综述12-14
- 第一章 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设计背景14-25
- 第一节 公司僵局的法律透视14-18
- 一、 公司僵局的概念和特征14-17
- 二、 公司僵局的分类17-18
- 第二节 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之立法变迁及现状18-21
- 第三节 强制股权收购与其他司法救济措施的比较分析21-25
- 一、 司法强制解散21-22
- 二、 指定接管人或者临时监管人22-23
- 三、 任命临时董事23
- 四、 强制公司分立23-24
- 五、 小结24-25
- 第二章 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理论探究25-37
- 第一节 强制股权收购制度概述25-28
- 一、 强制股权收购的概念25-26
- 二、 强制股权收购与相关制度的区别26-27
- 三、 强制股权收购的制度功能27-28
- 第二节 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分析28-33
- 一、 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理论基础28-31
- 二、 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价值分析31-33
- 第三节 构建我国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33-37
- 一、 构建我国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现实必要性33-34
- 二、 构建我国强制股权收购制度的理论可行性34-37
- 第三章 强制股权收购的比较法分析37-43
- 第一节 美国法上的强制股权收购制度37-39
- 第二节 德国法上的退出权与除名权制度39-41
- 一、 退出权与除名权制度概述39
- 二、 除名权的行使39-41
- 三、 退出权的行使41
- 第三节 本章小结41-43
- 第四章 我国强制股权收购制度之构建43-54
- 第一节 强制股权收购的适用条件43-44
- 第二节 强制股权收购中收购主体的确定44-48
- 一、 起诉股东能否成为强制股权收购的收购方44-45
- 二、 公司能否成为强制股权收购的收购方45-46
- 三、 当僵局双方均欲收购对方股权时应当如何确定收购方46-47
- 四、 当僵局双方均欲退出公司时应当如何处理47-48
- 第三节 强制股权收购中股权价格的确定48-50
- 一、 确定股权价格的方式48-49
- 二、 股权价格基准日的确定49-50
- 三、 股权估价方法的确定50
- 第四节 强制股权收购与诉讼外救济方式的衔接50-54
- 一、 公司僵局的预防性措施50-52
- 二、 非诉讼解决途径分析52-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0-61
- 后记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遂全;高永周;;论民事权利的剥夺[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2 黄美园,周彦;我国公司僵局司法救济制度之构建[J];法律适用;2004年05期
3 鲍为民;美国法上的公司僵局处理制度及其启示[J];法商研究;2005年03期
4 李泫永,官欣荣;公司僵局与司法救济[J];法学;2004年04期
5 万国华;原俊婧;;论破解公司僵局之路径选择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兼论新《公司法》第75条和第183条之公司治理解读[J];河北法学;2007年04期
6 郑泰安,杜渝;“公司僵局”中的股东权益救济[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7 黄权伟;;化解公司僵局的有效途径探析[J];商业时代;2006年22期
8 李丹宁;;论强制股权收购制度与公司僵局的破解[J];特区经济;2008年10期
9 杨树明;陈芳华;;论商事仲裁的社会基础[J];现代法学;2007年04期
10 吴德成;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除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东光;股东退出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赖武;公司僵局论[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s
本文编号:290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9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