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及完善
本文关键词:论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及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员工股票期权是顺应市场经济下现代企业发展趋势的一个激励制度,它把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效结合在了一起。然而从该制度比较成熟的美国来看,其在安然等一系列大公司爆发财务丑闻之后便一路饱受争议。我国在早期就已经引入该制度,可以说它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然而,在06年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以前,许多上市公司实施的该激励计划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员工股票期权,许多学者的研究也都停留在对外国经验及理论的高度。06年股权分置改革这场对员工股票期权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开始以后,该制度又重新被人们所认识,虽然争议不断,但是总的发展趋势是值得肯定和期待的。 笔者在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以案例分析为切入点,引发读者思考该激励制度在我国实践中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等等。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行文逻辑的创新,把第一章的员工股票期权的基本理论与第二章的实践案例结合起来,以美国的《公司改革法案》和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两项重大事件为切入点,通过对两者的透视为后两章我国实施该激励制度的必要性、现状及完善措施埋下伏笔。二是改革思路上的突破,在论述具体改善措施的时候,突破法律专业的局限,把法律制度的构建与法外的证券市场、公司治理、企业类型等问题结合起来,虽然限于篇幅限制论述不深,但已经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意义。三是立法建议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完善这一部分,把股东的有限责任和董事的无限连带责任引进到员工股票期权制度中来,提出在公司法中增加董事“无限连带责任的条款”,但要严格限定其适用条件,不可滥用。
【关键词】:员工股票期权 中美实践 发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前言9-10
- 第一章 员工股票期权的基本理论10-14
- 1.1 员工股票期权的定义和法律特征10-12
- 1.1.1 员工股票期权的定义10
- 1.1.2 员工股票期权的法律特征10-12
- 1.2 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与相近制度的关系12-14
- 1.2.1 与股票期权制度的关系12
- 1.2.2 与股权激励制度的关系12
- 1.2.3 与股票期货制度的关系12-14
- 第二章 国内外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实施现状和发展趋势14-24
- 2.1 从典型案例看国外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实施状况和发展趋势14-18
- 2.1.1 美国硅谷神话和安然等大公司的财务丑闻14-16
- 2.1.2 《公司改革法案》出台以后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美国的新发展16-18
- 2.2 我国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实施状况和发展趋势18-24
- 2.2.1 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实践中的积极案例18-19
- 2.2.2 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实践中的消极案例19-20
- 2.2.3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实施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影响及今后的发展趋势20-24
- 第三章 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推行的法律障碍及现实困境24-30
- 3.1 推行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立法上的障碍24-27
- 3.1.1 公司法上的障碍24-25
- 3.1.2 证券法上的障碍25-26
- 3.1.3 会计法上的障碍26
- 3.1.4 税收相关立法上的障碍26
- 3.1.5 相关监管立法的缺失26-27
- 3.2 推行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27-30
- 3.2.1 从外部的资本市场等因素来看27
- 3.2.2 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来看27-29
- 3.2.3 经理人市场不成熟29-30
- 第四章 对完善我国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几点思考30-37
- 4.1 完善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相关立法30-33
- 4.1.1 关于股票来源的法律完善30
- 4.1.2 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完善30-31
- 4.1.3 证券法的完善31-32
- 4.1.4 会计法的完善32-33
- 4.1.5 税法的完善33
- 4.2 改善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外部环境33-37
- 4.2.1 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34-35
- 4.2.2 进一步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监管的现状35
- 4.2.3 建立完善经理人市场35
- 4.2.4 具体实施层面,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实施员工股票期权的发展策略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萍;陶学荣;;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障碍性分析与应对措施[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孔宪香;;技能型人力资本创新的政府激励制度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Z1期
3 王有强;卢大鹏;;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激励制度与科学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02期
4 杨柏松;唐晓梅;;阐述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J];学理论;2010年36期
5 李健;;企业执行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刘军;范方勇;;基于ERG理论初探政府公务员激励制度的建设[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7 张伟;加强干部激励制度建设[J];政工学刊;2000年07期
8 雁鸣;经济低潮时怎么办?[J];南风窗;2001年05期
9 张湛彬;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安排缺位和核心制度创新[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10 刘春,徐磊;我国高科技企业实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法规政策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越凡;;我国保险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机制研究[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2 孔宪香;;建立和完善政府激励制度 建设创新型国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3 王晓英;彭雪梅;;探析国有上市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崔浩;陈晓剑;;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代理商激励制度探讨[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吴三萍;;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理论性分析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洪军;于洪军;;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爱玲;;加强绩效考核管理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A];山东省煤炭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立军;;浅议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及薪酬体系[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都晓娟;;公正理论视野下的我国教练员激励制度[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廖若莹;;关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激励制度的探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桂华;员工股票期权:何日梦想成真?[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2 CBN记者 孙进;华友世纪与酷6股权合并[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3 薛冬妹;让风险、利益与责任统一[N];计算机世界;2001年
4 见习记者 李心广;美国涉嫌期权欺诈公司不断增加[N];证券时报;2006年
5 毛洪涛;美国股票期权费用化之争论[N];中国财经报;2005年
6 商容;思科经营业绩突飞猛进[N];中国经营报;2006年
7 林纯洁;美153家公司陷“期权门”[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朱贤佳;微软900高管将获近10亿美元分红[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赵鑫 李珊;何为“限制性股票”?[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10 龙闽;股票期权所得如何缴纳个税(一)[N];海峡财经导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建飞;中国公司交叉上市的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2 范伟红;商事思维下公司财务会计制度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杜伟;企业技术创新激励制度论[D];四川大学;2002年
4 梁洪学;中国企业经理人激励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立权;基于效率与公平的国有煤炭企业公司治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6 崔渭;中国金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关系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陈月生;中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亚新;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彭莉;基于股改效应的大宗股权转让问题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韩青苗;我国建筑节能服务市场激励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龙;论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及完善[D];广西大学;2013年
2 徐畅;员工股票期权税负公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高照;二叉树模型运用于员工股票期权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陈彦晶;美国员工股票期权费用化之争[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李楠;股票期权在我国电信企业激励制度中的应用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6 沈yN颂;A服务有限公司执行力分析与提升[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杨春花;官僚体制下公务员有效激励对策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宋亚坤;构建基于EVA的企业管理财务架构[D];天津工业大学;2003年
9 陈漪;我国股票期权法律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刘蕊;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提升问题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员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及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30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