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委托代理、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1 12:22

  本文关键词:委托代理、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股权激励 企业价值 代理成本 委托代理理论


【摘要】:作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措施,股权激励通过授予经营管理者一定数量的公司股份,将经营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联系起来,激励管理者尽职尽责地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服务。股权激励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后在资本市场相对成熟的欧美国家得到广泛运用,并在推动经济增长、企业价值创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还不长,起步较晚。随着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资本市场有效性的不断增强以及公司法、证券法的修订,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和指引。2009年底,我国证券市场除了主板市场外,中小板、创业板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对股权激励的需求更为迫切,2010、2011年也达到了股权激励的黄金窗口期。但是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市场环境下股权激励的实施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关系并没有形成一个定论。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我国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 由于前人主要直接研究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而忽视了股权激励的初衷—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代理问题。基于上述目的,因此本文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2009—2011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代理成本、企业价值作为衡量股权激励效果的两个重要方面,直接和间接地分析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股权激励比例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第二,股权激励比例与代理成本正相关,可能主要是因为股权激励成本大于实施股权激励所带来的监督成本与剩余损失的降低,相互作用后仍表现为代理成本的总体上升,这就需要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综合成本收益等因素,全面、动态地反馈和评价股权激励的效果;第三,代理成本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与预期假设相反,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完善,股权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公司处于特殊的经营环境中,并不能依靠代理成本的降低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结合我国当前制度环境作出了详尽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股权激励 企业价值 代理成本 委托代理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5;F276.6
【目录】:
  • 内容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8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一、 研究背景9-10
  • 二、 研究意义10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0-15
  • 一、 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文献10-14
  • 二、 管理者持股与代理成本、代理成本与企业价值研究文献14-15
  • 三、 文献评述15
  •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可能的创新点15-18
  • 一、 研究思路、框架15-16
  • 二、 研究方法16-17
  • 三、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股权激励基本描述与现状分析18-27
  • 第一节 股权激励的内涵与激励模式18-22
  • 一、 股权激励的内涵18-19
  • 二、 股权激励模式19-22
  • 第二节 股权激励现状分析22-27
  • 一、 股权激励实施的制度背景22-23
  • 二、 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23-27
  • 第三章 理论基础、影响机理与价值效应分析27-36
  • 第一节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27-33
  • 一、 委托代理理论27-30
  • 二、 人力资本理论30-31
  • 三、 现代契约理论31-32
  • 四、 公司治理理论32-33
  • 第二节 影响机理与价值效应分析33-36
  • 一、 股权激励制度的影响机理分析33-34
  • 二、 股权激励制度的价值效应分析34-36
  • 第四章 实证研究36-46
  • 第一节 实证研究设计36-40
  • 一、 研究假设36
  •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36-37
  • 三、 变量定义与度量37-39
  • 四、 回归模型的建立39-40
  • 第二节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40-46
  • 一、 分析的步骤40
  • 二、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40-41
  • 三、 相关性分析41-42
  • 四、 回归分析42-45
  • 五、 稳健性检验45-46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46-50
  • 第一节 研究结论46-47
  • 第二节 对策建议47-49
  • 一、 改进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47-48
  • 二、 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和信息披露机制48
  • 三、 建立股权激励评价机制48-49
  • 四、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49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局限与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5
  • 致谢55-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堂港;;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2 陈勇;廖冠民;王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2期

3 王华;黄之骏;;经营者股权激励、董事会组成与企业价值——基于内生性视角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09期

4 周宏;刘玉红;张巍;;激励强度、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检验[J];管理世界;2010年04期

5 张忠华;;上市公司年薪激励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2010年12期

6 王烨;;关于股权激励效应的争论及其检验[J];经济学动态;2009年08期

7 刘存绪;何凡;;上市公司终极所有权结构与股权激励绩效探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平衡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5期

8 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9 林大庞;苏冬蔚;;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新研究[J];金融研究;2011年09期

10 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一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绍妮;管理层股权激励对股东利益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12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712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c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