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有限公司股东查账诉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23:25

  本文关键词:有限公司股东查账诉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查账诉讼 会计账簿 查账目的


【摘要】:知情权项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查账权是公司法解决小股东与控股股东信息不对称的,借以平衡股东利益与公司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查账权的恰当行使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矫正资本多数决原则可能引致的权利倾轧,实质性地保障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股东知情权,为后续股东权利的正确行使铺垫。 立足于知情权的层次体系,文章第一部分首先对股东查账权的层次体系进行了梳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查账权包括:公司违反法定或约定的信息报送义务的情况下或者公司虽然没有违反相关报送义务,但股东对披露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而主动请求查阅公司财务信息的行为,以及在公司拒绝查阅的情况下提起知情权诉讼藉由法院查阅公司财务信息的积极知情权。具体到私法自治层面的查账请求,公司法就此设置了程序性要件,要求股东提出书面的查阅请求并对查阅目的予以说明,公司则应在收到股东的上述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内给予答复,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目的不当的可在说明理由之后拒绝股东的查阅请求。但对于查阅涉及的保密义务、查阅的时间地点、查阅方式等都未作规定。就查阅方式而言,考虑到高度的专业化分工的背景之下,真正决定信息是否对称的是个体之间的信息分析能力的差异,而非表层的信息获取和占有的不对称,因此宜肯定股东通过复制、委托专业人士查阅会计账簿的权利。而就诉权层面的查账诉讼,这一层面的查账权是独立于股东身份的诉权,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当审查的是知情权侵权发生之际原告是否具备被告公司的股东身份,而非原告提起诉讼之际是否具备股东资格。 文章第二至四部分则结合理论和司法案例的统计分析具体阐述了查账诉讼的查账主体、查账客体和查账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就查账诉讼的主体限制文章主要研究了原股东、隐名股东和瑕疵股东的查账诉讼主体资格。理论和司法实践领域普遍存在认识上的误差,认为知情权诉讼以股东资格的保有为前提,否则不予支持其查账的诉讼请求。实则诉权层面的查账诉讼是独立于股东身份,原股东如果能举证证明在知情权侵权发生之际具备被告公司的股东身份就可提起知情权诉讼。而就隐名股东问题,非行权式隐名股东与公司不存在任何直接关系,难以被认定为公司股东,无从提起知情权诉讼,而行权式知情权股东,如能征得公司股东过半数的同意可以成为公司股东进而行使其知情权,但在显名之前,其查账请求是无法得到法院支持的。就瑕疵股东,理论和司法的意见则是一致的,股东出资仅是享有完整股东权利的前提,公司不可因股东出资方面存在的瑕疵而抗辩其行使知情权。 就查账范围而言,理论和司法界对于股东能否查阅包括原始凭证在内的会计凭证分别形成了一一对应的三种态度:肯定、否定、有条件的肯定。肯定说通过对会计账簿施以文义射程之外的扩张解释而认可股东查阅会计凭证的权利,如此虽然最大程度的释放了股东知情权的效用,但却是对公司经营自主权和公司商业秘密保护领域存在的侵害之虞的放任,更是对法典权威的漠视。否定说虽维持了法典权威,但却无形之中为股东知情权缚上枷锁。笔者以为,法院可通过证据规则的灵活运用将查账诉讼之下公司举证证明股东查阅目的不当的举证责任,在诉请查阅会计凭证时,交由原告股东举证证明查阅会计凭证,尤其是原始凭证的合理根据。 就查账目的而言,股东提出的查账目的一般是符合具体、合法、关联三性的。在全部的查账案例中仅被告公司抗辩成功的仅2.7%。而在这位数不多的抗辩成功案例中基于同业竞争的商业秘密保护是被告公司的抗辩主阵地。即便如此,作为被告的公司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明股东旨在获取公司商业秘密并进一步侵害公司利益的高度盖然性。仅仅存在同业竞争足以使法院否定原告股东的查阅会计账簿的诉讼请求。
【关键词】:查账诉讼 会计账簿 查账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导论9-12
  • (一) 问题的提出9-10
  • (二) 选题的意义10
  • (三) 文献的梳理10-11
  • (四) 思路的分析11-12
  • 一、有限公司股东查账的制度分析12-19
  • (一) 查账请求13-16
  • (二) 查账诉讼16-19
  • 二、查账诉讼的主体限制19-30
  • (一) 原股东的诉讼主体资格19-21
  • (二) 隐名股东的诉讼主体资格21-25
  • (三) 出资瑕疵股东的诉讼主体资格25-30
  • 三、查账诉讼的客体限制30-38
  • (一) 会计凭证查阅的理论考察30-32
  • (二) 会计凭证查阅的司法考察32-36
  • (三) 会计凭证查阅的举证责任36-38
  • 四、查账诉讼的主观限制38-44
  • (一) 股东查账目的38-39
  • (二) 公司抗辩不具正当目的合理根据39-40
  • (三) 竞业禁止、商业秘密与正当目的40-44
  • 结论44-46
  • 后记46-47
  • 参考文献47-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忠华;;开会,请通知[J];光彩;2006年06期

2 张谊;邓毅沣;;对股东会因受欺诈所引发的法律问题的建设性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2005年09期

3 黄学武;葛文;;股东会召集程序瑕疵与撤销——一则申请撤销股东会决议纠纷案评析[J];法学;2007年09期

4 廖依娜;;股东会决议无效和可撤销制度研究——解读《公司法》第22条的制度缺陷及立法建议[J];宜宾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5 俞巍;;法院不能受理股东请求确认股东会决议有效的诉讼[J];人民司法;2008年18期

6 金文芳;;股东会召集程序瑕疵并不必然导致决议被撤销[J];人民司法;2008年12期

7 吴建斌;;公司决议虚构的法律盲区[J];董事会;2011年03期

8 赵万一;吴长波;;论公司的司法解散[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李璐思;;瑕疵的股东会决议效力认定在新旧《公司法》之间的法律适用——析广东丰达公司股东权纠纷案[J];法治论坛;2008年03期

10 李凡;;试论股利分配请求须以股东大会决议为前提——兼谈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不能侵犯公司自治权[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志忠;;公正保护全体投资人的投资权利[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文宇;;控制股东与公司治理——台湾法制的分析与改革方向[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唐有良;;有限责任公司治理中的实务三题[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保生;李响;;国外PE投资者如何在中国采取法律行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朱智慧;;论公司股东会的司法介入[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刘连煜;;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与股东提案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7 陈仕菊;;股东知情权及其诉讼救济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8 梅向荣;李建平;;公司减资制度初探[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钱丽萍;张复敏;;谈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和完善——关于如何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思考[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业务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刘治海;;一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解散案涉及的若干问题[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中帆 潘忠华;徐州一公司股东会决议被判无效[N];法制日报;2006年

2 陈江红;姚某的股东身份能得到确认吗[N];江苏经济报;2008年

3 陈孝语;股东会决议瑕疵之法律救济[N];江苏经济报;2006年

4 陈贵民;一股东未参会 股东会决议被判无效[N];中国企业报;2007年

5 辽宁省凌海市工商局 徐彦文;刍议公司股权登记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N];中国工商报;2011年

6 刘晓燕邋本报通讯员 刘为念 顾建国;股东会决议表决权怎么计算[N];人民法院报;2008年

7 金琴邋侍刚;股东会议公证缘何无效[N];江苏法制报;2008年

8 吴宁 北京市东城区法院法官;股东实际参加股东会可以弥补股东会召集程序的瑕疵[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人民法院 康雪萍 靳红英;法定代表人登记不是其履行职务的时间依据[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工商局 耿树生;第二次股东会决议有效吗?[N];中国工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轩;股东责任论[D];吉林大学;2010年

2 卢政峰;股东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梁天;公司控制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吕欣;股东知情权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罗智渊;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6 金玄武;我国公司现物出资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何品;从官办、官商合办到商办:浙江实业银行及其前身的制度变迁(1908-1937)[D];复旦大学;2006年

8 曹如波;公司非讼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丁绍宽;公司投票机制的法律经济学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张翼飞;公司结构性变更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妮;论股东查阅权在公司法上的地位[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宏;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质询权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宣若禺;股东网络投票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李洁;论股东账簿查阅权[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卞小玲;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刍论[D];苏州大学;2010年

6 姜琴;论异议股东回购请求权[D];苏州大学;2010年

7 张明昕;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事由的确定[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于琳;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困境的法律救济[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徐翔;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名规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刘倩;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78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878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d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