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公司法论文 >

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04 05:37

  本文关键词: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上市银行 银行绩效 银行治理结构


【摘要】: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40多年,从最初的改革所有制和分配制,提高工人农民劳动积极性到引进股份制和金融市场,完善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和管理模式,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现如今,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改革的决心越来越大,力度越来越深入。在当今的全球市场上,金融行业因为其特殊的行业特性,具有调动全社会资金流向和资源分配的力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近几年的金融危机无不是围绕金融行业而发生。在全球资源高度整合,管理技术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资源,而公司治理作为统筹企业管理模式的直接和根本原因,一直是实务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具有浓厚的社会主义烙印和发展中国家印记,我国的金融行业是以银行业为主导的,我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是20世纪90年代才正式步入正轨的。在我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下,我国银行业的治理结构必要有其不同于西方自由发展国家的银行业的显著特点,这些不同之处既是我国银行业不断蜕变的标志,也是一定程度对我国现行国民经济状况和市场经济状况的适应。就股权结构来说,我国银行业的股权结构总体来说较集中,五大国有银行均存在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独立董事尽职程度较低,监事会形同虚设,不能很好制衡大股东和董事会等问题。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为了验证我国银行业目前的治理机制是否在促进银行绩效提高方面有作用,我们在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治理结构分为股权结构、董事会和监事会结构、高管激励机制这三个方面,针对每个方面先进行单独的实证分析,考察各个方面对银行绩效单独的作用;此后将三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考察综合治理变量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文章首先对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加以详述,在明确了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后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发展情况做一简单描述,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情况做一简单回顾可以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我国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其时代性和地域性。在介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时,我们将银行治理分为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外部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这五大方面,发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国有银行股权集中度较高、国有股一股独大;股份制银行股权结构较分散;城商行股权集中度较高。董事会和监事会结构由于有公司法的严格规定,所以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之间的区别不是很大,但是有所区别的是,由于国有行和城商行的第一大股东都是政府,而独立董事由大股东提名,所以在国有行和城商行,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较差,但平均学历较高;而股份制银行多是企业法人控股,经营管理更加市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较强,但是平均学历水平可能低于国有行。外部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上,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都受到中国银监会的监管和证券交易所的信息披露制度制约,不存在显性区别。高管激励制度上,国有银行受中金公司控股,城商行受地方政府控制,高管薪酬中工资性激励较多,而股权激励较少;而股份制银行高管的薪酬波动区间更大,激励机制更加完善。 在明确了我国银行治理结构的现状和特点后,基于2011-2013年3年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监事会结构和高管激励这四个方面对15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全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这15家商业银行分为股权结构、董事会和监事会结构、高管激励机制这三个方面,针对每个方面先进行单独的实证分析,考察各个方面对银行绩效单独的作用;此后将三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考察综合治理变量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国有银行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对银行绩效呈现反向作用,且明显大于股权集中度相对较低的股份制银行;(2)董事会规模对银行绩效存在正的影响,(3)独立董事比例对银行绩效呈现正向的影响(4)高管薪酬与银行绩效呈现正向相关关系,(5)董事会持股比例和监事会持股比例对银行绩效呈现正向相关关系。 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认为,我国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较大不同,这些不同特点对各自银行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股份制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更加市场化,更有助于推动银行绩效提高,国有银行的股权结构应该更加市场化。
【关键词】:上市银行 银行绩效 银行治理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3;F271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4
  • 1 绪论14-25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4-17
  • 1.1.1 研究背景14
  • 1.1.2 研究意义14-17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17-18
  • 1.2.1 研究内容17-18
  • 1.2.2 研究方法18
  • 1.3 文献综述18-24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9-21
  • 1.3.2 国内研究综述21-24
  • 1.4 本文的创新点24-25
  • 2 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分析25-29
  • 2.1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25-26
  • 2.1.1 两权分离理论25
  • 2.1.2 委托代理理论25-26
  •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26
  • 2.2 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机制26-29
  • 2.2.1 股权结构对银行绩效的影响26-27
  • 2.2.2 董事会结构和监事会结构对银行绩效的影响27-28
  • 2.2.3 高管薪酬对银行绩效的影响28-29
  • 3 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历史和现状29-38
  • 3.1 我国银行治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29-31
  • 3.1.1 大一统的银行治理结构29
  • 3.1.2 萌芽阶段之银行业务专业化29-30
  • 3.1.3 银行治理结构起步阶段30
  • 3.1.4 银行治理不断完善阶段30-31
  • 3.2 我国上市银行治理结构的现状31-38
  • 3.2.1 股权结构31-34
  • 3.2.2 董事会结构34-35
  • 3.2.3 监事会35-37
  • 3.2.4 外部监管制度37
  • 3.2.5 信息披露制度37-38
  • 4 实证研究38-59
  • 4.1 实证研究设计38-57
  • 4.1.1 指标选取及意义38-43
  • 4.1.2 理论复述与模型假设43-46
  • 4.1.3 数据分析及模型检验46-57
  • 4.2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57-58
  • 4.3 不足之处58-59
  • 5 结论及建议59-61
  • 5.1 股权改革应注重绩效激励59-60
  • 5.2 董事会监事会改革应强化监督60-61
  • 参考文献61-67
  • 致谢67-68
  • 附件68-72
  • 附表一:模型一股权结构eviews回归结果68-69
  • 附表二:模型二董监结构eviews回归结果69-70
  • 附表三:模型三股权激励eviews回归结果70-71
  • 附表四:模型四综合指标eviews回归结果71-7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钢;李随成;;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监督机制有效性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2 杨有振;赵瑞;;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规避与股权结构: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与证据[J];财贸经济;2010年06期

3 宋增基;陈全;张宗益;;上市银行董事会治理与银行绩效[J];金融论坛;2007年05期

4 宋增基;袁茂;徐叶琴;;中国上市银行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效率[J];金融论坛;2007年11期

5 郭强,蒋东生;不完全契约与独立董事作用的本质及有效性分析——从传统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论起[J];管理世界;2003年02期

6 朱南,卓贤,董屹;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与改革策略[J];管理世界;2004年02期

7 张洁;谭军;;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绩效[J];财会通讯;2013年06期

8 欧阳青东;杨沙;;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提升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年01期

9 欧阳青东;陈雨花;;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基于特殊性的再均衡[J];南方金融;2013年03期

10 曹廷求;陈丽萍;;城市商业银行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银行治理评价的分析[J];金融论坛;2012年12期



本文编号:968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968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e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