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委托书征集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股东委托书征集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股东委托书征集”是指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或部分股东将载有必要事项的空白表决权授权委托书交付其他有表决权的股东,劝诱该股东授权自己行使其表决权的民事行为。股东委托书征集是我国上市公司不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它对于公司治理存在着正反两面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股东委托书征集立法相对滞后,已有的法律规定较为笼统,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建立对股东委托书征集的专项立法势在必行。故而,本文采取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我国已有的股东委托书征集实践进行分析,归纳梳理出股东委托书征集运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借鉴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立法给出立法建议。除引言与结语以外,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各部分内容概述如下:第一部分是股东委托书征集的制度概述,包括股东委托书征集的法律界定与股东委托书征集理论基础两大部分。对于股东委托书征集的法律界定,本文着重介绍了股东委托书征集的概念、优劣以及区别于传统表决权代理的不同之处。对于股东委托书征集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董事会中心主义及其修正”以及“股东平等原则”两种理论,并阐述了这两种理论与股东委托书征集的内在联系。第二部分是我国股东委托书征集的现状考察和问题检讨。该部分首先列举了我国已有的与股东委托书征集有关的法律法规,接着介绍了在已有法律法规的规制下我国股东委托书征集运行的现状,其中重点分析了“胜利股份股权之争”一案,并将从2000年到2013年发生的部分股东委托书征集案例以列表的形式呈现了出来。最后本文在对已有案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梳理出立法的不足之处以及其导致的相应问题。第三部分是域外股东会委托书征集制度的经验与启示。本部分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股东委托书征集的立法情况。通过对比这些国家与地区的立法,笔者认为美国委托书征集规则较为先进,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委托书征集规则都在不同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相关规定。而我国台湾地区股东委托书征集的运行情况又与大陆地区有诸多相似处,因此有必要在建立属于我国自己的股东委托书征集制度的时候吸取美国与台湾地区的经验。第四部分为我国股东委托书征集制度的完善。该部分为我国股东委托书征集法律制度提供了一些立法建议,包括“股东委托书征集”的界定方式、股东委托书征集的主体制度、股东委托书征集的信息披露制度、股东委托书征集的禁止虚假陈述制度、股东委托书征集的补偿制度。
【关键词】:公司法 股东 表决权 股东委托书征集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91.91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2
- 一、股东委托书征集制度的理论概述12-18
- (一)股东委托书征集的法律界定12-15
- (二)股东委托书征集制度的理论基础15-18
- 二、我国股东委托书征集制度的现状考察和问题检讨18-25
- (一)我国股东委托书征集制度现状考察18-23
- (二)我国股东委托书征集制度运作中的问题分析23-25
- 三、域外股东会委托书征集制度的经验与启示25-30
- (一)美国25-26
- (二)德国26-27
- (三)日本27-28
- (四)我国台湾地区28
- (五)启示28-30
- 四、我国股东委托书征集的制度完善30-38
- (一)股东委托书征集之界定30-31
- (二)股东委托书征集主体制度31-33
- (三)股东委托书征集信息披露制度33-35
- (四)股东委托书禁止虚假陈述制度35-37
- (五)股东委托书征集费用补偿制度37-38
- 五、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国英;建立官方信息披露制度[J];中国改革;2000年11期
2 陈春玲;;关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思考[J];人大建设;2002年03期
3 黎四奇;析我国证券市场中信息披露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杨郊红;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变迁及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04期
5 张德芬;论银行卡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制[J];当代法学;2005年03期
6 马卫华,张明星;论保险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完善[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温树英,李苗;论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胡文灵;;论会计信息披露[J];理论界;2006年08期
9 王智娟;;对上市公司加强信息披露的几点看法[J];财务与会计;2007年08期
10 许彬;姜洪升;;浅谈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常青;王毅辉;;“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研究——来自中国机构投资者的问卷调查[A];当代会计评论(第1卷第2期)[C];2008年
2 裴权中;;改革商业银行体制,建立新的信息披露制度[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俊秋;张奇峰;;公司治理机制与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唐亮;陈守东;;企业信息披露与融资行为选择关联性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门tb;;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战略管理信息披露实证研究——基于以战略为导向的企业价值报告体系设想[A];商誉会计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书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平吗?——基于《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实施后的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汪新;;“红光案件”与信息披露制度[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汪新;;“红光案件”与信息披露制度[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9 林宝玉;;公司智力投资及其信息披露[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张苏彤;李金顺;贾烈;;我国上市公司网上信息披露现状调查研究[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连起;英国的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N];中国财经报;2003年
2 林琳;银行家们,准备好了吗?[N];中国财经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范 瑜;强化企业信息披露 推动核心技术转化[N];证券日报;2003年
4 小 川;锦化氯碱信息披露违规遭谴责[N];证券日报;2003年
5 ;公司治理披露:千篇一律价值何在[N];中国旅游报;2002年
6 李栗;浅谈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披露[N];中国审计报;2004年
7 ;强化信息披露 深化市场监管[N];中国证券报;2002年
8 程胜;深市信息披露整体质量提高[N];中国证券报;2004年
9 记者 丁韬;增加基金吸引力[N];中国证券报;2004年
10 陈悦;莫让信息披露成老大难问题[N];中国证券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昱熙;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陈芳芳;管理层盈余预告信息披露策略及其经济后果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刘建忠;社会资本的利用与信息披露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9年
4 齐萱;上市公司自愿性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5 宋理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廉鹏;内部人交易与公司信息披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吕晓梅;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8 冉勇;中国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戴治勇;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执法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韩慧博;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透明度与盈余管理[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奂佶;中美证券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匡燎原;证券信息披露制度探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纪春果;我国上市公司补充性信息披露动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4 孙海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5 胡杰;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王鹏;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自愿信息披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7 王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8 赵小宇;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孙瑞娟;我国上市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10 杨慧卿;我国上市公司临时信息披露制度问题的研究与对策[D];贵州财经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970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970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