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仲裁协议案件中的司法剩余权及法院地法的谦抑性
本文关键词:涉外仲裁协议案件中的司法剩余权及法院地法的谦抑性
更多相关文章: 仲裁协议 效力纠纷 司法剩余权 法院地法 谦抑性
【摘要】:受理涉外仲裁协议纠纷案件并对仲裁协议的效力进行判定,是一国司法对国际仲裁实施监督的重要途径,但相对于仲裁协议当事人的自治权和仲裁机构的自裁权而言,司法的管辖具有"剩余权"属性。调整涉外仲裁协议的准据法主要是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或仲裁地法,加之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使法院地利益最终得以保障,仲裁协议冲突规范中的"法院地"连结点已失其必要性。对于国际仲裁协议而言,"法院地法"主要表现为法院地的仲裁法,其谦抑性应得到立法和司法的保障,不适当地干预仲裁协议的效力会损及国际商事仲裁的统一运行体制。法院地法的"谦抑性"与司法对仲裁协议的"剩余权"具有一致性,我国司法对涉外仲裁协议亦应本着谦抑性原则限制法院地法的不当干预。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FX026)“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实施研究”
【分类号】:D997.4
【正文快照】: 在特定的权力分配体制和语境下,“剩余权”是与“专有权”、“优先权”和“并存权”等对应而言的,通常是指在主要或基本权力被授予其他主体之后,仍然由政府或公权力机关所保有并行使的那部分权限1。在国际法上,“剩余权”有时还用来强调主权国家所享有的国际法“没有明确规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向在胜;文捷;;论侵权法律适用中法院地法对外国法的限制——兼论我国涉外侵权法律适用法的未来立法选择[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0年S1期
2 李双元,邓杰,熊之才;国际社会本位的理念与法院地法适用的合理限制[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周忠海;论海洋法中的剩余权利[J];政法论坛;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目强;;UCP600对跟单信用证项下银行审单规则的新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汪金兰;;论国际私法上的国际惯例及其在国内的适用——兼评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第3条第2款及第4条的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贾清林;;论不可抗力下担保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承担——兼论汶川、玉树地震的风险承担规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卞莉;;国际多式联运单证法律性质新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施佳;;两大法系代理制度的比较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7 柴融伟;;晚清对外贸易商习惯探微[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8 方新军;;对我国合同法第402、403条的评说——关于两大法系代理理论差异的再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9 李中原;;中世纪罗马法的变迁与共同法的形成[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10 张平华;刘耀东;;间接代理制度研究——以《合同法》第402条与第403条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高媛;董小龙;;北京2008年奥运仲裁的司法监督问题研究[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3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4 杜焕芳;;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实证研究——一个以司法为中心的考察[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5 应坚;范剑虹;;澳门仲裁裁决异议立法的比较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6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霁;;论ICC示范仲裁条款在我国的效力及其相关问题——兼评《仲裁法》司法解释中的有关规定[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章博;;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理论视野下的提单仲裁条款转让[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李广辉;;司法管辖权与仲裁管辖权冲突之解决[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玫黎;宋秋婵;;法院与仲裁庭“伙伴关系”论[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翔;当代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适用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清华;国际商事仲裁自裁管辖原则消极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6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丁利明;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王倩;海洋争端的类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孙得胜;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10 王琳琳;论私权及其体系化[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春红;我国银行保理业务风险之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瑜;买卖合同风险移转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汪育玲;论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负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谅;调裁制度的发展与理论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罗婷;论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万顺;《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新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庆明;海上保险国际统一法律制度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姚华妹;论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司法审查及借鉴[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青红;信用证项下汇票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钱学云;中国本土语境下的法律建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涛;德国1896年国际私法立法小议[J];德国研究;2002年04期
2 陈卫佐;;日本国际私法的最新改革[J];法律适用;2009年02期
3 肖永平,张帆;侵权之诉双重原则的现代发展及其在我国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九编第八十二条之评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韩德培 ,李双元;应该重视对冲突法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5 周忠海,范晓莉;美军用侦察机在中国近海空域撞毁我军机严重违反国际法[J];政法论坛;2001年03期
6 王利明;;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构建——以救济法为中心的思考[J];中国法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李术峰;[N];人民日报;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秀文;论法院对涉外仲裁协议有效性及其适用法律的认定[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韦选拾;杨兵;;仲裁协议“长臂"效力之正当化阐释[J];研究生法学;2004年03期
3 赵健;;长臂的仲裁协议:论仲裁协议对未签字人的效力[J];北京仲裁;2005年04期
4 相庆梅;;网络环境对电子仲裁协议主体低龄化的挑战[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11期
5 刘鹏崇;;试析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相庆梅;;电子仲裁协议主体低龄化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年06期
7 陈小雁;;涉外仲裁协议的司法审查[J];法制与社会;2009年12期
8 邓和军;;仲裁协议的实质内容、效力解释与认定机构[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10期
9 康明;试论对内容不明确仲裁协议的处理[J];国际贸易问题;1993年05期
10 裴斐;浅论仲裁协议不明确情况下仲裁管辖的确定[J];北京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Enforcement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s in Chinese Courts[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嵇绍军;仲裁协议的“书面化”要求[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研究员 赵健;《示范法》关于仲裁协议书面形式的新发展[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杨建红;如何看待不规范的仲裁协议[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4 赵 玲;在线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北京世联新纪元律师事务所 雷存柱;商务仲裁的前提是签订仲裁协议[N];国际商报;2003年
6 陈建;国际仲裁案件受理条件之探讨[N];法制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登华;仲裁协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镭;仲裁协议未签字人参与仲裁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庞冬梅;仲裁协议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3 王岩;论仲裁协议[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张滨;论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D];山东大学;2005年
5 张杨;论仲裁协议对非签字人的扩展效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李婷;论仲裁协议的独立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韩璐;国际商事仲裁中瑕疵仲裁协议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15年
8 陈瑞子;论债权转让后仲裁协议对未签字人的效力[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王静;国际商事瑕疵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D];山东大学;2013年
10 阎铁毅;仲裁协议与仲裁条款的法律效力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200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20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