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性仲裁协议的准据法确定——以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 国际性仲裁协议 有效性 准据法的确定 方法 趋势 出处:《比较法研究》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际性仲裁协议的准据法确定关系到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因而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确定国际性仲裁协议准据法的方法主要有二:其一是适用双方当事人所明示或默示地选择的、适用于仲裁协议本身的法律体系,其二是在无法律选择的情形下适用仲裁地国家的法律体系。此外,主合同的准据法、申请执行仲裁协议所在地国家的法律体系、与仲裁协议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体系或仲裁程序本身的准据法也可能成为仲裁协议准据法。为了从仲裁协议的形式有效性、当事人缔结仲裁协议的能力和争议的可仲裁性等不同方面来判断仲裁协议是否有效,与仲裁协议的有效性有关的"准据法分裂"经常被作为确定仲裁协议准据法的一种辅助手段来使用。最近几十年来,在国际性仲裁协议准据法的确定问题上出现了一个尽可能使仲裁协议有效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辅助性地适用"有利于有效性"原则和辅助性地适用能够使仲裁协议有效的国际法原则或规则,借以实现国际性仲裁协议的可执行性的最大化。
[Abstract]:The applicable law of an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 determines the validity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There are two main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applicable law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 one is to apply the express or implied choice of both parties. The legal system applicable to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itself and the law system of the country of the place of arbitration where there is no choice of law. In addition, the applicable law of the main contract.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State in which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is applied for enforcement. The applicable law of the State with the closest connection with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or the arbitration procedure itself may also become the applicable law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in order to be valid from the form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The ability of the parties to conclude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and the arbitrability of the dispute are different to judge whether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is valid or not. The "split of applicable laws" relating to the validity of an arbitration agreement is often used as an auxiliary means of determining the applicable law of an arbitration agreement... in recent decades. There is a tendency to make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as effective as possible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applicable law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 It is embodied in the auxiliary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favorable validity" and the auxiliary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r ru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which can make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effective, so as to maximize the enforce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国际私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
【分类号】:D997.4
【正文快照】: 一、确定国际性仲裁协议准据法的意义(一)仲裁协议及其独立性在国际商事仲裁法上,仲裁协议〔1〕是双方当事人据以将他们之间即将发生或业已发生的关于某一确定法律关系的契约性或非契约性争议交付仲裁,并由常设仲裁机构或特设仲裁庭就争议作出裁决的意思表示的一致。〔2〕仲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向宁;本案中仲裁协议是否书面存在[J];中国律师;2001年07期
2 王生长;仲裁协议及其效力确定[J];中国对外贸易;2002年02期
3 王元歌;无效还是有效——既选择仲裁又选择诉讼之仲裁协议的认定[J];中国对外贸易;2002年02期
4 阎铁毅;简析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何其生;论电子仲裁协议的要件[J];法学评论;2003年04期
6 朱伟东;尼日利亚的普通法仲裁浅谈[J];河北法学;2003年05期
7 赵秀文;论法院对涉外仲裁协议有效性及其适用法律的认定[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娄丙录,罗永辉;仲裁协议变更与转让效力的法理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李主峰;浅析仲裁协议特征、法律效力及其性质[J];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10 刘璐;不规范仲裁协议的效力研究[J];政法论丛;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连毅;姜霞;;浅论仲裁协议的效力[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永双;宋晓丽;;仲裁协议效力论 基于2006年仲裁法司法解释和2005年贸仲仲裁协议的思考[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永国;管秀红;;浅析仲裁协议的基础与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娜;;浅析仲裁协议的效力——兼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5 徐家力;;论仲裁协议的效力及解释[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汤卫东;沈建华;;体育仲裁协议强制性特征的法理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Enforcement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Agreements in Chinese Courts[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余贵忠;;关于《仲裁法》若干问题的研究[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9 余贵忠;;关于《仲裁法》若干问题的研究[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10 于燕华;;浅谈仲裁裁决被撤销或不予执行后仲裁协议的再次使用[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汉军;在履行合同中达成的仲裁协议是否有效[N];中国企业报;2007年
2 王承杰;浅谈仲裁协议的订立[N];中国贸易报;2000年
3 蔡鸿达;仲裁协议规范的重要性[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4 ;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前提[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5 小莉;签订仲裁协议应注意哪些问题[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仲裁;只有放弃仲裁协议 方可进入诉讼程序[N];中国贸易报;2005年
7 江莹;完善仲裁协议的方法和意义[N];法制日报;2000年
8 北京市中盛律师事务所 刘会利 律师;仲裁协议的有效性问题[N];国际商报;2002年
9 於春阳;从个案谈仲裁协议的效力[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嵇绍军;仲裁协议的“书面化”要求[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登华;仲裁协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凡;论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及其认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王镭;仲裁协议未签字人参与仲裁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杨成龙;仲裁协议要件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武丹枫;网上仲裁协议的效力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志;论仲裁协议制度[D];郑州大学;2001年
6 庞冬梅;仲裁协议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王岩;论仲裁协议[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张滨;论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D];山东大学;2005年
9 张杨;论仲裁协议对非签字人的扩展效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孙彦臣;评中国仲裁法关于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规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43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44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