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海洋入宪”模式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9 17:08

  本文选题:海洋法 切入点:宪法 出处:《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4期


【摘要】:各国宪法对海洋入宪问题采用了"海域"和"海权"各自分立、结合并存等迥异的立法方式。海域立宪模式又进而分为概括宣告式、地名罗列式、条约依据式等六类,"海权立宪模式"则又分为分层式、授权式、专列海洋资源式三类。海洋入宪时机集中选择在海洋权益纠纷高峰期。中国与邻国海权纠纷凸起,维护海权急需宪法依据,海洋入宪的时机已经成熟。宜采用"海域"与"海权"并存的方式,并以授权式规范为主实现海洋入宪。
[Abstract]:The constitution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dopt different legislative methods, such as "sea area" and "sea power".The constitutional model of sea area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six types: general proclamation type, place name listing type, treaty basis type and so on, while the "sea power constitutional model"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stratified type, authorized type and special train type of marine resources.The timing of ocean entry into the constitution focuses on the peak period of maritime rights disputes.The disputes between China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on maritime rights are prominent, and the time is ripe for maritime rights to be constitutionally protected.The coexistence of sea area and sea power should be adopted, and the sea entry into the constitution should be realized mainly by authorized norm.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比较宪法研究中心;
【分类号】:D993.5;D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璐;;中国海权内涵探讨[J];太平洋学报;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光耀;;公安边防管理工作应对现代海洋法影响的措施探析[J];公安研究;2009年11期

2 尹年长;程涛;;海权的国际法释义——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相关规定为中心[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3 刘中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视域中的国际海洋政治研究述评[J];太平洋学报;2009年06期

4 陈彤;;回归地理特性 探讨海权本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2期

5 王琪;季晨雪;;提升我国海洋软实力的战略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6 史春林;;近十年来关于中国海权问题研究述评[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04期

7 刘侣萍;;试论中国海洋战略的特殊性[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史春林;;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海权概念与内涵研究述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志国;现代条件下的屯海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亚东;论和平发展时期中国新型海权的构建[D];湘潭大学;2008年

2 薛峰;中国崛起过程中的海权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利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海洋战略构建[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仁飞;马六甲海峡问题的最新发展及对南海问题的启示[J];东南亚纵横;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秀石;;日本“离岛”立法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与挑战[J];日本学刊;2011年04期

2 张露;;全球化时代的海权与中国海权[J];世界知识;2011年16期

3 孔志国;;《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权策略选择[J];中国法律;2010年03期

4 秦佳萌;申耘宇;;北极争端及其解决模式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5 王旭东;;我的那片海[J];兵器知识;2011年08期

6 银河;;中国近海执法力量[J];舰载武器;2011年03期

7 郑巍;;浅析国际法视野下的南海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8 李成日;;初论当今中国宪法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9 萧琴筝;;捍卫南海主权 中国无退路[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2011年07期

10 李金明;;国内外有关南海断续线法律地位的研究述评[J];南洋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汉强;;南海传统海疆界线是维护我国南海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2 张本;;海南海洋资源与开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赵英杰;刘乃忠;;我国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及立法保障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许建平;;试论科学用海与海洋经济发展[A];“海洋经济研讨会”报告选编[C];2005年

5 钟耳顺;沈舟峰;朱志海;;海域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实践[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14分会场海洋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6 狄乾斌;韩增林;;海域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陈惠彬;;海洋生态环境与人类[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陈兴华;;中国海洋资源产权制度研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9 惠绍棠;;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促进海洋经济和谐发展[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耿春光;;海岛建设与国家安全[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经济学博士 孔志国;中国争议海域背后:一个《公约》引发的中国海权危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2 吴会明;集美东部海域水产退养全面启动[N];福建日报;2006年

3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 博士 钟飞腾 副研究员 张洁 本报记者 雷志华;南海策:解释权与海权一个不能少[N];华夏时报;2011年

4 陈宇 朱奎;借鉴他国经验,强化海权意识[N];中国国防报;2011年

5 覃里雯;中日海域专属经济区分歧亟需解决[N];经济观察报;2004年

6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金永明;《日美海权同盟》建议合力构筑新海权[N];中国海洋报;2010年

7 林东 国防大学副教授;海权冲突引领濒海战争新潮流[N];中国国防报;2009年

8 记者 林世勋;我省海域勘界工作全面完成[N];福建日报;2007年

9 李浩宇 鲁直;专属经济区 新世纪的热点[N];中国渔业报;2004年

10 ;印尼的海洋事务管理[N];中国海洋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炳辉;共同开发海洋资源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2 孔志国;现代条件下的屯海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薛晨;美国海权研究:成因与变迁[D];复旦大学;2011年

4 谭映宇;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崔凤友;海域使用权制度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石家铸;海权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6年

7 赵晋;论海洋执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狄乾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朱贤姬;中韩海洋环境管理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欧马;几内亚湾东海的海事争端解决[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明;海洋法中的剩余权利与我国海洋权益的保护[D];兰州大学;2007年

2 刘利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海洋战略构建[D];辽宁大学;2011年

3 高坤;中日东海海权之争[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宋理政;中日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及其解决前景[D];青岛大学;2007年

5 靳培雄;中国海权与国家的海上力量[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洪恩;国家利益建构与越南的海权主张[D];暨南大学;2010年

7 薛峰;中国崛起过程中的海权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狄乾斌;海域承载力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肖建文;国际机制与马来西亚海权的建构及维护[D];暨南大学;2010年

10 侯苏洁;中日海权争端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27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727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0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