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碳权利的提出及其法律构造

发布时间:2018-04-16 12:39

  本文选题:碳权利概念 + 碳权利性质 ; 参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02期


【摘要】: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理论与制度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碳权利概念日益受到关注。碳权利通常是用来指代碳排放权、碳汇等具有财产性内容的各种利益,被视为一种新型的产权。但目前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知还比较粗浅,其内涵与外延均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在法律层面上也缺乏正式的提出与界定,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制度能否顺利有效地推进实施。因此,碳权利的正式提出,对于气候变化应对措施的法制化、碳交易的规范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下迫切需要对碳权利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其性质进行厘清,以及进行法律上的确认与构造,从而为相关制度的构建与实施奠定基础。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imate change theory and system practice, the concept of carbon righ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Carbon rights are usually used to refer to carbon emission rights, carbon sinks and other interests with property content, is regarded as a new type of property rights.However, at present, the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this concept is relatively shallow, its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are all in a rather vague state, and there is also a lack of formal proposal and definition on the legal level.These problems have affected whether the relevant system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can be implemented smoothly and effectively.Therefore, the formal proposal of carbon righ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legalization of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measures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arbon trading.At presen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carbon rights, clarify its nature, and legal recognition and construction,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institution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杜刚;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8 欧元明;中国省域碳排放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9 陈立芸;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减排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10 陈亚楠;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何伟;城市化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竞;河北省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9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58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758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9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