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十年争端解决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中国 + 入世十年 ;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摘要】: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中国一共参与争端解决29起,其中作为申诉方参与了8起,作为被诉方参与了21起。虽然这些数字与其它几个主要贸易大国相比并不显得突出,但是像知识产权案(DS362)、出版物及视听制品案(DS363)、限制出口案(DS394、DS395、DS398)、银联案(DS413)以及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案(DS379)等争端涉及我国一些重要的经济领域和产业政策,有些还关系到我国立法水平的提高,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从争端的起因看,这其中既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从解决的结果看,中国不仅检视了自己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同时也积累了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争端解决经验。这些经历对于正在将自己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Abstract]:Since join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 2001, China has participated in 29 dispute settlement cases, including 8 as a claimant and 21 as a respondent. Although these figures do not stand ou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ther major trading countries, However, disputes such 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ases, publications and audiovisual products cases, export restrictions cases, silver couplet cases, and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investigations cases involve some important economic areas and industrial policies of China, such as the case of DS362, the case of publications and audio-visual products, the case of export restrictions, the case of DS394, the case of UnionPay and the case of UnionPay, as well as the case of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investigations. Some are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legislative level, and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auses of the dispute, there are both our own and external reasons. From the outcome of the settlement, China has not only examined its own laws and regulations, but also whether they ar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rules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accumulated the experience of dispute settlement under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These experiences are essential for China, which is integrating itself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基金】:上海交通大学文科特色创新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08TS7)
【分类号】:D99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曹建明;WTO与中国的法治建设[J];比较法研究;2002年02期
2 孙占利;;论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原则——以全球电子商务立法为视角[J];现代法学;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沙平;陈道丽;;2002年国际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家;2003年01期
2 余劲松;彭兴华;;2002年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家;2003年01期
3 何志鹏;;WTO的法治化与中国立场[J];国际经济法学刊;2010年04期
4 张永;;即发侵权问题的探讨[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5 范在峰,王曙光;加入WTO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实施若干问题研究[J];科技与法律;2003年03期
6 胡加祥;;技术中立原则与中国的服务贸易承诺——兼评美国诉中国出版物及视听制品案[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左海聪;吴思颖;;“十五”期间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武大国际法评论;2006年01期
8 张辉;;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三十年(1978—2008年)[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0年01期
9 张松,袁伟明;外贸代理介入海上货物运输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4年00期
10 林婉;《TRIMs协议》与中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完善[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朱晓燕;;WTO环境规则在中国的适用[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晓琼;跨境破产中的法律冲突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贾希凌;涉外经济管制法律协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刘来平;外国法的查明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陈辉庭;论世界贸易体制的宪政化[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霞;法律翻译与中国法治化的演进[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远;电子合同错误的立法完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丁银莲;合伙企业财产的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4 李晶;WTO框架下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霍燃;网络视频法律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陈坚;试析视频分享网站的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陈超超;我国信息法律体系的完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胡志科;论我国外资法的完善[D];暨南大学;2010年
9 胡文远;《鹿特丹规则》中的电子商务规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蝶飞;电子商务立法中的功能等同原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守文;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确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徐学鹿;论现代商法的基本原则[J];法学杂志;2003年01期
3 左海聪;商事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法学评论;1996年03期
4 刘德良;论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何松明,刘满达;电子商务立法三题[J];中国法学;2002年01期
6 刘颖;支付命令与安全程序——美国《统一商法典》第4A编的核心概念及对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启示[J];中国法学;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旺生;争端解决机构和反倾销争端[J];引进与咨询;2003年09期
2 刘征,陈兵;结构失衡与自我约束——对WTO争端解决机构的重新审视[J];江汉论坛;2005年05期
3 杨中旭;冯亦斐;;中美遣返非法移民协定的务实突破[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14期
4 孔庆江;与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有关的几个问题[J];法学杂志;2004年02期
5 蔡桂英;;试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沙祖康;;结合中国实际 履行《烟控公约》[J];中国烟草学报;2006年02期
7 陈喜峰;;论WTO争端解决的谈判法理和程序构建[J];武大国际法评论;2006年02期
8 尹德永;试论WTO争端解决机构的法律解释权[J];河北法学;2004年04期
9 陈继勇,肖德;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及其特点[J];江汉论坛;1998年10期
10 王超;;评WTO争端解决机构对保障措施中“未预见的情况”的判断[J];法学;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立余;;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案的影响[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2 余敏友;陈喜峰;;欧美WTO研究动态——以制度挑战滋生的理论问题为核心[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3 陈喜峰;;世贸组织宪法化与欧盟宪政:基于宪法合法性的比较[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4 吴雪燕;;CAFTA与WTO争端管辖权:竞合与选择[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5 余敏友;;WTO争端解决机制:成就与问题[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曜琛;;WTO争端解决裁决于国内法院的效力——兼评以欧盟经验对台湾的借鉴[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六)[C];2007年
7 欧福永;黄文旭;;论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系争措施[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立文;;简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控制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工具[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欧福永;黄文旭;;论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系争措施[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10 肖军;;授权报复之后的程序问题浅析——以欧盟荷尔蒙案为例[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新胜;追索流失文物中国政府并非无所作为[N];法制日报;2009年
2 德国汉堡大学法学硕士,持有德国律师资格,中德法律家学会会员 陈颖;轮胎特保:诉讼在世贸[N];法制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宋斌;最终胜诉获有利一步[N];光明日报;2010年
4 陈书;世贸组织如何解决争端[N];中国老年报;2002年
5 杨京德邋刘国远;第六十届世卫大会再度拒绝涉台提案[N];人民日报;2007年
6 ;世贸组织解决贸易争端机制[N];经济参考报;2002年
7 柳青;加入GPA利大于弊[N];中国财经报;2005年
8 李洁;欧盟地理标识保护纠纷结案[N];国际商报;2005年
9 任培华;全面的世贸组织工具书[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武汉大学法学院 余丽;贸易和人权的国际法协调[N];人民法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华;国籍立法:华侨国籍问题与中国国家利益[D];暨南大学;2003年
2 杨向东;WTO体制下的国民待遇原则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史晓丽;北美自由贸易区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朱晓勤;世贸组织与市场准入有关的环境措施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赵艳敏;农产品出口补贴法律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郭策;保障措施制度在GATT/WTO框架下的演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唐青阳;规则的解释与解释的规则[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张照东;政府采购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9 张军旗;世界贸易组织监督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琪峰;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处理反倾销争端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2 张艳艳;国际反倾销法律程序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3 鲁e,
本文编号:1949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94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