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反恐合作策略探析——兼论“军事反恐”与“刑事反恐”的差异
本文选题:中国—东盟 + 反恐合作 ; 参考:《东南亚研究》2011年03期
【摘要】:从本质上看,中国与东盟存在反恐合作的共同利益,双方应当选择正确的合作策略。中国与东盟应当坚持刑事治理的反恐合作模式,遵守联合国反恐国际刑事政策,制定反恐与打击其他跨国有组织犯罪并举的刑事政策。
[Abstract]:In essence, China and ASEAN have common interests in anti-terrorism cooperation, and both sides should choose the correct cooperation strategy. China and ASEAN should adhere to the anti-terrorist cooperation model of criminal governance, abide by the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riminal policy on counter-terrorism, and formulate a criminal policy of counterterrorism and other transnational organized crime.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815.5;D99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曹云华;;东南亚地区形势:2006年[J];东南亚研究;2006年02期
2 王存刚;当前反恐战争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J];东南亚研究;2005年04期
3 余建华;"9·11"后东南亚恐怖主义与反恐问题探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4 张金平,李宝林;东南亚恐怖主义的国际性及对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的影响[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刘稚;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与中国国家安全[J];学术探索;200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晓飞;;云南国际大通道建设周边环境分析及其建议思考[J];东南亚纵横;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玉华;权力、安全、经济利益与冷战后的美印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欧阳春艳;当代菲律宾恐怖主义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平;论布什政府反恐战略的困境[D];外交学院;2006年
3 黄秋艳;后冷战时代中国与东盟的非传统安全合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范文;亚洲区域制度变迁原因与发展趋势[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5 马小京;21世纪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关系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6 刘春胜;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政治风险及对策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7 刘青;论转型国家宪法文化的发展[D];湘潭大学;2007年
8 张静;后冷战时期菲律宾穆斯林分离运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陆建人;亚太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利益[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2期
2 孟祥青;关于维护和改善21世纪初我国安全环境的几点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云华,徐善宝;睦邻外交政策与中国—东盟关系[J];当代亚太;2004年02期
2 曹云华;变化中的中国—东盟关系[J];东南亚研究;1995年05期
3 贺圣达;;东盟对华政策和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J];创新;2007年01期
4 余文建;郭勇;陆峰;;中国—东盟区域金融机构合作的思考[J];东南亚纵横;2010年07期
5 李亮;;浅论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反恐合作[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4期
6 王重远;;浅析巴基斯坦扎尔达里政府的反恐政策[J];学理论;2009年24期
7 杨鸿玺;国际反恐得失评价[J];和平与发展;2004年03期
8 孙团声;;恐怖主义犯罪与国际反恐合作[J];襄樊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王光厚;;浅析美国与东盟的反恐合作[J];东南亚研究;2007年05期
10 刘飞涛,梁强;反恐合作与俄罗斯对美国政策取向[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于宏源;;东南亚反恐合作的美国因素及其对地区态势的影响[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2 殷翔;;国际机制研究与美欧反恐合作[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3 李永成;;中国安全软环境分析——以9.11后美国对华战略认知调整为视角[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4 刘锦前;;从费尔干纳到瓦济里斯坦——中南亚恐怖新高危地带评析[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白景山;加强反恐合作[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记者 张浩;俄印将积极开展反恐合作[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孙占林;俄格加强反恐合作[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濮照 本报记者 王雁翔 特约记者 曾政雄;揭开国际城市反恐合作新篇章[N];解放军报;2010年
5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恬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牟宗琮;美巴反恐合作在互信上“卡壳”[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拉登之死激活“依法”反恐讨论[N];光明日报;2011年
7 荣娇娇;“后拉登时代”美国怎么反恐[N];国防时报;2011年
8 董晓钟 空军指挥学院副教授 王继 空军指挥学院教授;十年反恐“越反越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本报驻外记者 温宪 席来旺 马小宁 王恬 张e,
本文编号:1953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195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