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从国际引渡制度谈我国反腐败工作机制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04 20:56

  本文选题:引渡 + 腐败犯罪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10年04期


【摘要】:引渡是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国际法中的一项极其重要制度。随着跨国犯罪因素的不断增多,引渡作为一种国家间制裁国内外犯罪的司法合作制度,越来越来受到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通过、并在国际社会受到普遍认同后,引渡制度在打击腐败犯罪方面更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在运用引渡打击腐败犯罪的上还存在着制度和实践上的许多缺陷和困境,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引渡这一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有效机制,从而全面遏制腐败。
[Abstract]:Extradi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sure in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dicial assistance, but also an extremely important system in international law.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ransnational crime factors, extradition, as a system of judicial cooperation between countries to sanction crimes at home and abroad,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Especially after the adoption of the UN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 and the recogni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extradition system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crimes.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ect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system and practice of using extradition to combat corruption in our country.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make the best use of extradition i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dicial cooperation. In order to curb corruption.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刑事法学研究中心;
【基金】:司法部重点课题《控制腐败法律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6SFB1009
【分类号】:D998.2;D6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勇虹;李发亮;;浅谈滥用毒品合法化[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岳益民;;中外毒品犯罪的刑事立法比较[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6期

3 王利民;;外国人法律地位制度的法理思考[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吴高庆;论缺席审判与财产没收制度——携款外逃案资金追回机制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5 冯兵,黄涧秋;论WTO争端解决活动中的法律解释[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6 何志鹏;;人的回归:个人国际法上地位之审视[J];法学评论;2006年03期

7 张丽娟;;论外逃犯罪嫌疑人的引渡与我国的实践——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孙昌军,庄慧鑫;论双重犯罪原则之实质类似说[J];河北法学;2004年03期

9 阮传胜;;论我国贿赂犯罪的立法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应对——以国际刑法的国内化为视角[J];河北法学;2006年04期

10 邓宁;反恐国际合作中若干法律问题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曲波;;国际法上海盗罪的认定与惩治[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黄素梅;;论迟到的保留[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李理;;李仙得与日本第一次侵台[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侯中军;;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彩霞;刑法空间效力论[D];武汉大学;2005年

2 徐军华;非法移民的法律控制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苗京平;刑事司法国际合作原理[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李秀娟;《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李明辉;通向善政之途[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洪永红;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8 石慧;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的评判[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9 宋云霞;国家海上管辖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张相君;区域海洋污染应急合作制度的利益层次化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艳;论冷战后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外交[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琼瑶;非方便法院原则适用的可行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尚奇;从国际反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对策看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张世平;论国际犯罪的国内立法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张晓丽;公海渔业法律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6 刘增娥;增设涉外刑事司法协助程序的构想[D];河北大学;2005年

7 戚仁广;普遍管辖原则:障碍及其克服[D];吉林大学;2005年

8 阿不都热合曼·卡德尔;上海合作组织刑事法律机制的构建[D];新疆大学;2005年

9 何东辉;“一国两制”下跨法域的累犯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蒋华;国家刑事责任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t犛,

本文编号:2097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097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