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贸易体制中的劳工权益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9 16:55

  本文选题:国际劳工标准 + 劳工权益保护 ; 参考:《黑龙江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贸易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关注。发达国家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以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为由,从政府和民间等不同角度极力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相挂钩,并试图在WTO规则中纳入以劳工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条款”,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目前尚无定论。 本文笔者以中立的视度从国际劳工权益保护的演进逐步分析,通过当前国际、国内对WTO“社会条款”的理论争议与SA8000、ISO26000、国际劳工标准的实质对比,以及国际劳工保护与国际贸易挂钩的终极相互促进关系,论证WTO中引入“社会条款”的必然发展趋势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同时,从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客观的将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现实状况与国际劳工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正视我国入世后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作以对策探讨。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globaliz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all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own interest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protecting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ankind, have tried their best to link labour standards with international trade from different angles, such as government and civil society. And attempts to include "social clauses" with labor standards as the main content in WTO rules have met with strong opposition from the vast number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but there is no final conclusion at pres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utrality. Through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theoretical disputes on the "social clauses" of the WTO, the author compares them with SA8000ISO 26000 and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standards. And the ultimate mutual promo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labor protec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roducing "social clause" in WTO and its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At the same time, proceeding from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s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reality of the protection of worker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standards, in order to face up to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our country will face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discussed.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9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巩丽霞;;试论新公司法与公司的社会责任[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6期

2 梁晓春;;国际法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劳工权益保护——兼论社会责任标准在我国的实施[J];政法学刊;2008年02期

3 蔺运珍;;1864—1895年马克思恩格斯国际法思想的深入发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4 彭劲松;;公司社会责任与劳工权益保护[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5年04期

5 胡俊生;;企业:为和谐劳动埋单[J];中国社会保障;2005年09期

6 常凯;;论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性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胡政武;;论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权益ILO协调制度[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刘芳雄;;全球化、社会公平与劳工权益保护[J];中州学刊;2008年02期

9 贺然;;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权益保护的冲突与协调[J];兰州学刊;2010年10期

10 李彰;SA8000标准考验中国企业[J];理论界;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虎;;SA8000标准、政府管理与中小企业劳工权益保护——以湖北省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韬;;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之关系论纲[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赵春明;王丹莹;;美欧劳工标准的提出对我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大柴;;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建设 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A];“改革开放与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春明;;国际贸易与企业社会责任[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6 本刊编辑部;;SA8000体系认证制度简介[A];湖北省罐头工厂代号考评工作专题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陈娟娟;;WTO背景下贸易与核心劳工标准的接合[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8 陈娟娟;;WTO背景下贸易与核心劳工标准的接合[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9 刘毓帅;;重塑我国劳动者群体尊严的基本途径[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10 李雪平;;关于国际贸易中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国际法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立平;劳工权益与经济模式[N];经济观察报;2004年

2 郭晋晖;“保八”时代如何保护劳工权益?[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3 郭晋晖 王敏;常凯:经济下行 也不能放弃劳工权益保护[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记者 丁军杰 王娇萍 郑莉;全总举行“2009’海峡两岸工会论坛”招待会[N];工人日报;2009年

5 温林;台湾实施新法保护劳工权益[N];法制日报;2002年

6 本报评论员 黄晓慧;握手言和中的劳工权益[N];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

7 记者 林忠明 通讯员 陈维山;晋江法院保障外来劳工权益[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陈连升;保护劳工权益与构建和谐社会[N];学习时报;2005年

9 陈连升;保护劳工权益 构建和谐社会[N];丽水日报;2007年

10 瞿晓华;保障权利胜于提高工资[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刘华;论国际经济活动中两类不同性质的倾销[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王小波;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劳动关系与工会改革[D];复旦大学;2007年

4 戴德生;国际贸易体制中的劳工标准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简育宗;世界贸易组织(WTO)——服务业贸易总协定(GATS)下两岸保险市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6 谢嗣胜;劳动力市场歧视研究: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艳;国际贸易体制中的劳工权益保护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张一明;多边贸易体制下国际劳工权益的法律保护[D];东北大学;2009年

3 钱宇宏;WTO和社会条款——劳工权益国际保护的法律困境[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韩飞;20世纪前期美国政府劳工政策与劳工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沈岸;我国外资企业劳工权益保护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江流;保障劳工权益的协商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婷;中国赴日劳工权益保护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韩波;领工制:珠三角彝族劳工的生境和组织[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张秋萍;从台北捷运派遣劳工争议案谈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孙莉萍;WTO“社会条款”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10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110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8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