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东盟国家处理海域争端的方式及其对解决南海主权争端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8-17 18:53
【摘要】:东盟国家在解决南海以外的海域争端时,基本上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对争议海域进行共同开发;通过提交国际法院裁决;武力对抗加政治谈判。从实践来看,不同方式取得了不同的效果。近年来,东盟部分成员国采用不同方式不断侵占中国的南海海域,使南海问题呈现越来越复杂的态势。中国在南海主权争端中,面临来自东盟国家的巨大挑战,如何解决南海海域争端已成为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东盟国家解决海域争端的方式,对于解决南海主权争端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Abstract]:ASEAN countries in resolving maritime disputes outside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cally adopt the following three ways: joint development of the disputed waters; submiss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armed confrontation and political negotiations. From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different ways have achieved different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some ASEAN member countries continue to encroach on China's South China Sea in different ways, which makes the South China Sea problem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overeignty dispute, China is faced with a huge challenge from ASEAN countries. How to resolve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has become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 that China and some ASEAN countries face. The ways of ASEAN countries to settle the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settlement of sovereignty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战后亚洲主要国家间领土纠纷与国际关系研究”(项目号07JJD770106)子课题“战后东南亚主要国家间领土纠纷与国际关系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
【分类号】:D993.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彦智;论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中的台湾问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裴正轩,张连福;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中的五大障碍[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王前军;;台湾问题中的东盟因素[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陈寒溪;“东盟方式”与东盟地区一体化[J];当代亚太;2002年12期

5 高伟浓,罗亚泓;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东盟方式”的结构性缺失[J];东南亚纵横;2004年06期

6 邵允振,傅义强;东盟崛起与中国东盟关系的重构[J];东南亚纵横;2005年09期

7 王子昌;“橱窗”的色彩:2001年菲律宾的政治经济形势与菲律宾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2年01期

8 蒋红彬;;广西与越南贸易的主要障碍及法律对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的社会生态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杜清华,石常亮;冷战后东南亚“逆裁军”问题初探[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伟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郑泽民;亚太格局下的南中国海争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作成;马来西亚与东盟:外交政策与地区主义[D];复旦大学;2004年

5 陈寒溪;第二轨道外交——CSCAP对ARF的影响[D];清华大学;2004年

6 赵银亮;东南亚区域制度变迁与对外政策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何传添;东盟经济外交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郑鼎文;论“泛珠三角”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D];暨南大学;2006年

9 白庆哲;华侨华人与两岸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赵乾坤;大国权力与地区规范[D];外交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建江;论中国的南海政策[D];新疆大学;2007年

2 代帆;华侨华人认同与中国——一种建构主义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3 文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缘战略·中国实践[D];暨南大学;2003年

4 付刚;金融危机以来印尼经济发展现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吕亚军;冷战后菲律宾的安全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须弘;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与加入世贸组织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罗迪民;中国在南沙群岛的主权:挑战与对策[D];湘潭大学;2003年

8 张铁强;金融霸权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4年

9 陈伟汉;试论如何维护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和平局面[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刘红彦;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辉 ,张学刚;印尼与马来西亚安巴拉特领海争端概况[J];国际资料信息;2005年05期

2 李金明;南海主权争端的现状[J];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01期

3 朱利江;试论解决领土争端国际法的发展与问题——最新案例剖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3年10期

4 岳德明;中国南海政策刍议[J];战略与管理;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莉娜;;中国与东盟能源安全合作的障碍与前景[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2 阳凡;;泛北部湾区域航运中心建设及海事纠纷解决制度[J];世界海运;2011年07期

3 王威;关正义;;《鹿特丹规则》背景下《东盟多式联运框架协议》问题研究——与中国海运立法比较[J];东南亚纵横;2011年05期

4 何秋竺;;区域性特色课程研究——以《东盟法专题》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金晓晨;张红;;组建多边主导的中国—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法律模式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2 徐飞;;中国东盟投资协议与中国东盟各国BIT的比较分析[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李志萍;刘隆亨;;中国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问题[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金晓晨;张红;;组建多边主导的中国——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协定的法律模式研究[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韦一龙;廖柏明;;生态安全视野下中国—东盟自贸区环境合作与争端解决法律机制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刘大洪;中国与东盟:民间投资机遇与法律保护[N];广西日报;2006年

2 呼书秀;中国与东盟在相互投资领域的法律协调(下)[N];国际商报;2005年

3 杨民;广西需要体现法律的“区位优势”[N];广西日报;2007年

4 记者 蒋秋邋实习生 覃永静 冯健;第四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律论坛在邕举行[N];广西日报;2007年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法律基础和法律适用[N];国际商报;2005年

6 记者 李君光;专家学者研讨海商法[N];北海日报;2009年

7 呼书秀;中国与东盟关于投资监管的法律调整[N];国际商报;2005年

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乔新生;湄公河领域合作应包括安全内容[N];法制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元玲;中国-东盟国际河流保护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晶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陈丽萍;东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老挝利用外资与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刘菲;中国企业对东盟投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赵艳;东盟领土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陈伟贤;东盟FTA框架下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帆;中国居民赴东盟旅游服务贸易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兰桂;中国—东盟相互投资法律协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张亚东;中国—东盟相互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张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杨媛媛;中国与东盟投资自由化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8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188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