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法律规避与意思自治

发布时间:2018-09-12 19:52
【摘要】: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问题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主观前提、作用方式和最终目的上有不容忽视的契合点。鉴于各国实践中对法律规避问题效力认定上的冲突与困惑,从形式上与实质上均有理由终结这一制度,代之以完善的意思自治原则。这种替代对法治社会的发展亦有进步的意义。
[Abstract]:The problem of legal evasion i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principle of party autonomy have a common point in subjective premise, mode of action and ultimate purpose. In view of the conflict and confusion of the validity of law evasion in the practice of various countries, it is reasonable to end this system in form and substance, and to replace it with the perfect principle of autonomy of will. This kind of substitution also has the progress significance to the rule of law society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进;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J];百科知识;199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2 范婷婷;;略论代位权行使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张颖杰;论国企改制的产权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蒋辉宇;;论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与社员的责任形式——对当前学界有关合作社法人地位研究的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鲁忠江;吴向阳;;论保险合同中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许翠霞;;动物真的能够成为法律主体吗?——关于法律主体的前提性说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陆丹;;论医疗机构在“错误出生”中的法律责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吴坚;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章柏杨;;意思自治原则及其限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范家栋;;论环境公益诉讼之性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思远;黄明健;;林权的物权请求权探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吴一博;;论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物权法保护[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玄玉宝;;论能动司法在个案裁判中的实现——从一则公报案例切入[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晨;;从形式审查到实质审查的转变——论我国婚姻登记行政诉讼的审查标准[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孙德生;;试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构成要件中的因果关系[A];专利法研究(1999)[C];1999年

10 翟苏南;;论香港与大陆区际法律冲突及解决模式[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管晓中;国际证券侵权关系之管辖权与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施益;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公共政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唐琳;非典型股东查阅权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葛春红;我国银行保理业务风险之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曹雅晶;带有施惠意图的买卖与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滕;;论我国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设立[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2 李岚;;企业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上的意思自治原则[J];管理工程师;2011年05期

3 孟昭华;;网络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J];河北法学;2011年08期

4 周青林;;论意思自治原则在涉外遗嘱继承领域的有限适用[J];湘潮(下半月);2011年07期

5 肖传亮;;论企业涉外经济合同中意思自治原则合理运用问题[J];企业导报;2011年08期

6 路玉丽;;让国际私法回归私法之本质[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7 孙婷;;浅析《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8 申婷婷;;中国司法实践中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问题——兼谈《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41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运用[J];理论界;2011年08期

9 贾鸿雁;;变更协议的签订是否有欺诈行为?[J];干部人事月刊;2000年12期

10 曾世红;;物权法定与意思自治[J];知识经济;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双;李丰淳;;浅谈对欺诈消费者行为的治理[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2 王永亮;;论意思自治原则在新合同法中的体现[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张文昆;;诚信与欺诈杂谈[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徐卫东;;论商事法律对行为人意思自治的合理限制[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5 吴体民;;商品房买卖中的欺诈行为应适用《消法》[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6 王鑫丽;余梅生;;基于RSA的防欺诈秘密图像共享方案[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李立;;消费者对保险欺诈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基于广州保险市场的实证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粤凤;郝伟杰;;骗赔——车险之殇[A];北京保险学会2007专题研讨——“骗赔——车险之殇”[C];2007年

9 张仁克;;欺诈与惩罚——对《消法》第49条的认识[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10 刘继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法律分析[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国栋 厦门大学法学院;反思意思自治原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续浩编译;企业如何防止员工的欺诈行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3 ;美国打击网络欺诈行为[N];计算机世界;2003年

4 记者 李波 实习生 张艺凡;重点打击四大商业欺诈行为[N];东营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邢婷婷;电视购物虚假广告屡禁不止 谁在纵容此种欺诈行为?[N];通信信息报;2010年

6 见习记者 张坤;打击欺诈行为 建设“信用北京”[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丁海霞;识破商家欺诈行为[N];经理日报;2004年

8 石长鸣;我市打击六领域商业欺诈行为[N];黄石日报;2006年

9 记者 吴宏 龙金毓;我省重点打击六大欺诈行为[N];经济信息时报;2005年

10 记者 吴晓霞;我市打击商业欺诈行为工作取得成效[N];白银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传莉;论破产撤销权[D];吉林大学;2008年

2 唐玲;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湘龙;论证券交易欺诈行为的民事赔偿制度[D];湖南大学;2001年

4 纪文龙;关于合同诈骗罪认定的几个问题[D];吉林大学;2007年

5 钟文星;消费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柯斐斐;论信用证欺诈的防范与救济[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7 郭彩军;论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D];北方工业大学;2008年

8 姚力;商品房销售欺诈及惩罚性赔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戴玲;电子签名法中当事各方法律责任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10 曲艳红;论诉讼欺诈[D];黑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40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240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8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