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秩序在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
[Abstract]:Article V of the New York Convention provides a ground for refusing to recognize or enforce an arbitral award involving foreign interests, namely that the award is contrary to the public order of the foru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nforceability of the award, the arbitrators ne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relevant public order when making the award. Therefore, the scope of public ord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rbitration should be clearly defined so as to avoid the abuse and misinterpretation of the clause.
【作者单位】: 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
【分类号】:D99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敏;;国际商事仲裁语境下的禁诉令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7期
2 郑文豪;;浅议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5期
3 茹艳爽;;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研究[J];学理论;2011年21期
4 王艳梅;;浅谈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5 张敏;;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临时保全措施[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姚婷;;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公共政策问题[J];学理论;2011年20期
7 王吉文;;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J];仲裁研究;2011年01期
8 肖平容;;论外国商事仲裁裁决司法审查的适度性[J];仲裁研究;2011年01期
9 李健男;;论国际惯例在我国涉外民事关系中的适用——兼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J];太平洋学报;2011年06期
10 杨月萍;;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争议事项可仲裁性的法律适用[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起凡;;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独立专家证人——以《国际仲裁取证规则》为中心[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域外取证的司法协助:现状与趋势[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马乐;;和谐视域中的国际私法——以国际民事司法协助为视角的考量[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管秀红;吴呈祯;;论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审查[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余诚;;论冲突法上意思自治之法律限制的晚近发展——兼及我国立法的完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贺小勇;;论中美知识产权“刑事门槛”争端的法律问题[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7 张玉林;何凡;孙慧娟;;国际商事仲裁的庭前准备程序[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朱伟东;Mohamed Abdel Raouf;;开罗地区国际商事仲裁中心主持下的仲裁及其他ADR程序[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贺小勇;;论中美知识产权“刑事门槛”争端的法律问题[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世席;;欧盟体育暴力的法律规制[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 娜;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异议理由辨析[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段 莉;仲裁司法监督之公共秩序标准[N];人民法院报;2004年
3 刘 旭;现代商人习惯法与国际商事仲裁[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记者 黄信 实习生 肖潇;南宁市贸促会举办国际商事仲裁及风险防范培训班[N];广西日报;2009年
5 本报评论员;全力打造良好公共秩序[N];廊坊日报;2010年
6 华东政法大学09级法律硕士 徐天问;论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中强行法的适用[N];江苏法制报;2011年
7 马邕生;站在国际商事仲裁新的地平线上[N];国际商报;2004年
8 张巍;国际商事仲裁[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李芳芳;中国成为主要国际商事仲裁中心[N];中国贸易报;2006年
10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教授 宋连斌;国际商事仲裁立法有待加速[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黎;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介入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陈翔;当代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适用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寇丽;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郭晓文;国际商事仲裁协议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石现明;国际商事仲裁当事人权利救济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赵宁;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晓红;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理与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石慧;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的评判[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10 杨弘磊;中国内地司法实践视角下的《纽约公约》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薇;试论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王丽;法院在国际商事仲裁中作用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3 周江;国际商事仲裁司法监督模式的理论反思[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谢宁;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基础[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邓建芳;国际商事仲裁“非地方化”趋势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鲁潮;论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包光明;论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陈凌;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律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张帅梁;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介入[D];郑州大学;2004年
10 李莉;论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268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268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