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我国外交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0 06:40
【摘要】:外交保护是国际法上一项传统而又复杂的法律制度,作为国籍国维护本国公民和法人海外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都格外重视本国外交保护制度的建设与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走出国门的企业和个人的数量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受到侵害的事件也不断增多。虽然我国积极应对,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维护海外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并在逐步完善外交保护制度,但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研究与实施外交保护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缺点;在系统的理论性研究、机制建设、人才与资金的投入及相关立法层面上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所以,本文旨在通过对外交保护制度的概念、性质、实施条件、国际一般作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指出当前我国外交保护存在的不足,最终提出有益于我国外交保护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运用了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多种方法,对我国的外交保护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分为四章: 第一章主要是对外交保护法律制度的基本概述。其中首先对国际上多种不同的定义分别进行了阐述,并逐一分析了各个定义的特点,从而总结出了比较完善的外交保护制度的概念;第二节则是对外交保护性质的阐述,针对国际上关于其属于国家权利还是个人权利的争论进行了详尽分析;第三节是针对外交保护制度关于国籍持续、实际损害、用尽当地救济三大原则的分析,并得出了外交保护实施的条件及前提;第四节则主要将其与领事保护法律制度进行了对比研究。 第二章主要是对我国外交保护制度的详细阐述和分析。第一节通过对我国外交保护历史与现状的阐述,透视出了我国外交保护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消极应对到积极实施的曲折过程;第二节中通过对我国行使外交保护的机关、关于国籍以及外国人待遇之规定的概述中得出我国对外交保护制度的积极、肯定之态度;第三节则重点阐明了加强研究我国的外交保护制度对维护我国公民法人之合法权益、践行“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执政理念、实现“和谐世界”的远大目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着重分析了我国外交保护制度的不足之处以及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其中前三节分别从系统性研究、法律保障、相应的外交保护机制三方面指出了我国当前外交保护制度的不健全;第四节则主要分析了造成这种不健全的原因:经费的不足与人才的匮乏、境外权益保护机构缺乏有效分工与协作、领事保护工作薄弱以及外交保护的范围有限,对这些原因的分析为给我国当前的外交保护提出切实可行之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第四章则是结合国际法上关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行使外交保护的一般方式以及我国的实际国情对我国的外交保护制度提出的建议与对策。第一节从武力实施外交保护的违法性与外交保护的和平方式两方面对国际法上外交保护的实施程序进行了研究,进而在第二节阐述了外交保护实施的一般方式包括:提供帮助和协助、提出交涉、提出抗议、仲裁或诉讼。由此,最后一节是笔者在前述基础之上提出的对于我国外交保护制度的对策和建议:加强与外交保护相关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外交保护各项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大外交保护的理论研究与投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建立有效的双边或多边保护机制、充分发挥领事保护的作用、适度承认双重或多重国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9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绍甜;;外交保护性质之新解[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10期

2 熊安邦;;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保护的法律问题——以菲律宾劫持人质事件为例[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周斌;;浅议《纽约公约》项下非内国裁决的国籍[J];理论界;2011年08期

4 ;拼美貌、炫财富、比智慧——全球最美“富二代”盘点[J];青岛画报;2011年08期

5 喻中;;从朝廷到国家[J];法制资讯;2011年08期

6 张亚楠;;浅析我国行政救济制度对外国人权益的保护[J];求实;2011年S1期

7 徐贲;;公民社会需要公民风范[J];黄金时代;2010年06期

8 刘厚锋;;长征精神要发扬光大——走近兴国籍老红军王道金[J];老友;2011年09期

9 ;选举法律知识问答(三)[J];人民政坛;2011年07期

10 周路;;方便旗船雇佣中国船员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以“新星号”货轮在俄罗斯海域沉船事件为视点[J];中国律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乃根;;外交保护中的公司国籍新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2 赵春忠;;船舶所有权及其与国籍分离的不合理性探讨[A];风浪情况下的船舶安全与对策论文集[C];2001年

3 金成吉;;中朝边境尸体国籍推断的几个体表征象[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赵劲松;;联合国与现代国际公务员法律制度的发展[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5 顾春红;;让课堂闪烁智慧之花[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C];2004年

6 包文灿;;漫谈摄影与智慧[A];首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7 付成金;邱龙凡;;从汉代双鱼画像论韩国普州太后许氏的国籍[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8 顾卫民;;20世纪初期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运动[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9 ;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授予仪式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10 李波;;关于国家在船员社会保障方面作用和地位的探讨[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十周年暨海事管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天红;外交保护中的实际国籍原则[N];人民法院报;2003年

2 刘俊;海外融资的外交保护[N];国际商报;2005年

3 陈凤霞;诺奖获得者的国籍真的很重要[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记者 荣燕 熊争艳;我坚决反对任何国家接收中国籍恐怖嫌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记者 郎俊琴;自治区政府授予7位外国专家“骏马奖”[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6 华东政法大学副研究员 程金华;做一个中国籍的“全球公民”[N];法制日报;2009年

7 本报专稿 许育红;如何判断在国外出生子女国籍[N];世界报;2009年

8 记者 荣燕 林立平;中方要求美方遣返中国籍恐怖嫌犯[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9 记者 林红梅;船员19人为中国籍[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杨子岩 房满满;美国国籍正在“失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华;国籍立法:华侨国籍问题与中国国家利益[D];暨南大学;2003年

3 张卫华;新港学派视野中的外交保护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殷敏;外交保护法律制度及其发展势态[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夏莉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领事保护机制变化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6 郝鲁怡;欧盟国际移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7 黎海波;国际法的人本化与中国的领事保护[D];暨南大学;2009年

8 万霞;外交保护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9 郑信哲;在日朝鲜人历史及其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10 徐勇;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病变特点和远端弥漫性病变评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嘉楠;跨国公司的外交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涛;我国外交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姜德安;外交保护制度的主要问题剖析[D];武汉大学;2004年

4 孙振;论国际私人直接投资的外交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吴向荣;论海外投资的外交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张立宁;试论外交保护制度[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帅;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后其洁;公司股东外交保护的国际法发展及我国的立法建议[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赵薇薇;中国籍国际法官独立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刘盛楠;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保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82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282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9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