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产权控制效力作用范围的扩张与限制
[Abstract]: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ontrol belongs to the general effec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pecifically refers to the positive force that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 control intellectual products in a specific way and enjoy the benefits of their right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on the object of patent, trademark and work, the right holder can only use the knowledge product in the way prescribed by law and prohibit others from using the knowledge product. The establishment and exerci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s based on the controlled use of intellectual products. On the one h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trol is restricted more generally than the effect of real right, on the other hand, the scope of the object, the spatial range of the effect of control, the way of control become more diversified and technicaliz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more perfect effective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ntrol.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基金】:广东省社科基金共建项目“基于知识产权权利体系重构的知识产权一般效力研究”(GD11XFX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7.1;D9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丛立先;;违禁作品著作权问题辨析——兼评我国《著作权法》第4条的修改[J];法学;2011年02期
2 杨延超;;违法作品之著作权探究——兼论我国《著作权法》第4条之修改[J];法学论坛;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重远;;美国职务发明制度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熊静;;论我国专利权请求权制度的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崔立红;;P2P技术相关版权侵权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阳平;;论商标的创造性[J];中华商标;2006年03期
5 彭学龙;张奕峰;;“蓝色风暴”考量“反向混淆”[J];中华商标;2006年11期
6 宋慧献;;商标保护与艺术表达自由——评“Barbie(芭比)”玩具商标侵权纠纷案[J];中华商标;2007年03期
7 姜海洋;;角色商品化的商标法保护[J];中华商标;2007年08期
8 李丽婷;;“BIOFRESH”与“水鸟”的区别——商标商业性合理使用的司法判断[J];中华商标;2008年08期
9 祝建军;;美国对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规制[J];中华商标;2008年12期
10 蒋利玮;;商标个案审查评析[J];中华商标;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飞;;论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模式——知识产权法典化之选择[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郭建强;;职权分离模式下我国专利侵权与确权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问题研究[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3 李菊丹;;美国植物发明专利保护实践及其启示[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4 袁真富;;专利默示许可制度研究[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5 于洋;吴锦宇;;浅析美国337条款实施机制之演进及发展趋势[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胡嘉倩;;现有技术抗辩在专利侵权案件中的适用[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7 符正平;常路;;企业集群环境下专利保护的制度选择[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8 胡峰;孔庆江;刘仁平;;美日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比较——兼论对入世后的中国的启示[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9 赵正洋;赵红;;品牌混淆:一个法学范畴的延伸[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向芬;;略论电视节目的传媒知识产权保护——由《舞林大会》引发的电视节目侵权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晓宁;商标权限制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阮思宇;论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鹏;论传播技术发展视野下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湫君;企业专利侵权诉讼预警机制与应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雪凤;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视角下NGO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鲁春晓;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蒋虹;论商号及其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徐俊;版权侵权判定[D];复旦大学;2011年
9 王弈通;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权利穷竭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吕炳斌;TRIPS协定下专利申请的披露要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诗媛;我国柑橘产业化中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杨初钊;建筑作品著作权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戴彬;演绎作品著作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何笃丰;论版权权利穷竭[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如庆;专利间接侵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郑先彬;版权法下计算机软件反向工程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高玉萍;商标商业性合理使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剑文,王清;关于版权客体分类方法与类型的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2 陈雪平,于文阁;对我国《著作权法》第四条的再认识及修改建议[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龚柏华;张伟华;;美国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执行特定措施”与中国WTO磋商案评析[J];国际商务研究;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玉文;;论消费者安全保障权的扩张与限制[J];河北法学;2009年08期
2 胡锡庆,余宇;简论《合同法》促进我国仲裁制度的发展[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尚清锋;对合同自由原则的限制之思考[J];前沿;2001年02期
4 杨小兰;论限制网络传播权应遵循的原则[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卜晓颍;;关于合同自由原则的新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01期
6 史卫民;;优先权对抵押权限制中银行风险的防范[J];商业时代;2006年22期
7 张弦;;试论我国婚内强奸的法律救济[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8 贺光辉;;论民事自助行为的合理规制[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9 宿辉;何佰洲;;论建设工程领域“连带责任”之扩张[J];建筑经济;2007年04期
10 郭玉昆;刘莹莹;;合同相对的扩张及价值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朱谢群;郑成思;;信息共享与知识产权专有[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2 杨志敏;王蜀豫;;知识产权(法)若干理论问题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3 杨闰;翁晓健;;也论网络游戏道具的法律属性[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2005)——电子法与电子商务时代的传统知识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康张婷;;浅谈对民法典中动物地位的几点看法[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5 王方玉;;环境民事权利的困境与民法的修订[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马东晓;;略论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以知识产权诉讼为例[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7 李键;黄佳;;海域滩涂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传统捕捞权与现代养殖权之相邻关系[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旺荣;魏锋;;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陈志荣;夏智勇;;论民法上物与环境法上物之鉴别——一个法哲学的视角[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话题策划 曹敏燕 特邀嘉宾 马忆南 李银河 白洁;新《婚姻法》限制了谁[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徐安琪(作者系上海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限制离婚不应是修改婚姻法的主要目标[N];法制日报;2000年
3 冯金声;赠与合同的撤销权应有限制[N];江苏经济报;2001年
4 刘政文 凌志军;可得利益损失的赔偿与限制[N];人民法院报;2001年
5 段佳;新闻作品著作权保护的限制[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6 李宗勇 于成敏;作品名称保护的法律辨析[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冯玉璋;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得转让[N];江苏经济报;2009年
8 ;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扩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郝笛 记者 曾祥素;针对“微博”侵权 法院调研应对[N];中国质量报;2011年
10 陈传法;合同自由与尊重社会公德[N];检察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关永红;知识产权一般效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夏吟兰;论离婚自由及其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方新军;权利客体论[D];厦门大学;2006年
4 邾立军;器官移植民法基本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孙东雅;民事优先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郑永宽;人格权概念解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崔拴林;论私法主体资格的分化与扩张[D];厦门大学;2005年
8 霍银泉;一般人格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立建;论知识产权的扩张与限制[D];山西大学;2005年
2 王宇翔;中国古代优先购买权对契约自由的限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蒋建军;论监狱服刑人员民事权利的享有[D];四川大学;2006年
4 曲珍英;合同撤销权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宣圣文;论公众人物隐私权[D];安徽大学;2005年
6 高婷;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救济与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薛圣海;重整程序中有担保债权的限制与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韩反修;论公众人物名誉权的特殊保护[D];郑州大学;2006年
9 王波;自由的限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王虹萍;我国国家工作人员隐私权保护的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04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30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