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后现代主义法哲学观在国际私法中的表现

发布时间:2018-11-23 20:01
【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视角的方法论意义上的表征,一种新颖独特的价值观。后现代主义法哲学观对国际私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排斥统一性,强调差异性;否定普遍性,强调多元性;反对确定性,强调多变性。
[Abstract]:Post-modernism is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f methodological representation, a novel and unique values. The influence of postmodernist legal philosophy on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rejection of unity, the emphasis on diversity, the negation of universality, the emphasis on pluralism, the opposition to certainty and the emphasis on variability.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分类号】:D99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屈广清,陈小云;后现代国际私法理论探微[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珉;对后现代法学的审视与反思——兼谈对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启示[J];理论与改革;2004年02期

3 卢敏;;简论后现代女性主义与后现代法学[J];前沿;2008年03期

4 杜涛;后现代主义与国际私法研究的新视角[J];法学论坛;2003年03期

5 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二十世纪民法回顾[J];中外法学;1997年02期

6 孙国华,冯玉军;后现代主义法学理论述评[J];现代法学;2001年02期

7 沈敏荣;论法律的不确定性与后现代主义思潮[J];云南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8 信春鹰;后现代法学:为法治探索未来[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春丽;;论中国法制发展的战略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王圣扬;孙世岗;;西方诉讼证明标准本土化的可行性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王超;;新世纪中国司法改革之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5 韩春晖;;论行政处分对象的范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谭民;廖建求;;国际私法新理论:“直接适用的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9 金文杰;;台湾地区国际私法现代化的最新发展——台湾地区“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修正案”介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10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王鹏;;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法院判决正确性问题探析——从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竞合说起[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郑磊;;两个村庄的村民政治——以农民的选举权意识为契入点[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6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7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8 殷晓蓉;;“媒介帝国主义”和“数字鸿沟”——概念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分析比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陈泉生;郑艺群;;论科学发展观与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廖华;;论民间法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的贡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现U,

本文编号:2352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352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4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