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保护的责任”的规范属性及其所塑造的治理结构

发布时间:2019-07-09 11:07
【摘要】:在基本人权保护的全球治理中,"保护的责任"的规范属性与地位需要从主权国家和国际社会这两个层面分别考察和确定。就主权国家所承担的首要责任而言,该责任依托既有的条约与习惯法在总体上属于具有明确法律约束力的义务。就国际社会所承担的补充保护责任而言,目前尚没有任何国际条约或习惯国际法将其确认为是具有约束力的法律义务。同时,补充保护责任也难以成为人权保护全球治理中的软法义务规范。在目前的条件下,在国际社会所承担的补充保护责任方面不太可能形成法律义务规范,目前所能形成的只能是一种特殊的政治、道义上的义务。总之,"保护的责任"所构建和推进的基本人权保护全球治理模式并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硬性的规则治理,而是在国家和国际社会层面形成了一种复合型的治理结构、进程和方法。通过硬法、软法以及政治、道义原则、规范的确立和综合运用,形成一种开放的动态的结构与进程,从而使基本人权保护的各种问题及其所面临的矛盾冲突等可以得到不断的调整平衡与协商解决。
[Abstract]:In the global governance of basic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the normative attribute and status of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need to be investigated and determined from the two levels of sovereign state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far as the primary responsibility of sovereign States is concerned, this responsibility depends on existing treaties and customary law, which is generally a clear legally binding obligation. As far as the complementary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assum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concerned, there is currently no international treaty or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that recognizes it as a binding legal oblig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difficult to supplement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as a soft law obligation norm in the global governance of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Under the current conditions, the complementary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assum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unlikely to form the norms of legal obligations, but only a special political and moral obligation can be formed at present. In a word, the global governance model of basic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constructed and promoted by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is not a top-down rigid rule governance, but a compound governance structure, process and method at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hard law, soft law, political and moral principles and norms, an open and dynamic structure and process can be formed, so that various problems of basic human rights protection and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they face can be constantly adjusted, balanced and negotiated.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政府参与全球性治理若干法律问题研究”(10BFX09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托尼·麦克格鲁,陈家刚;走向真正的全球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1期

2 王乐夫,刘亚平;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全球治理[J];学术研究;2003年03期

3 王荔红;浅谈全球治理理论及其制度治理实践[J];东南亚纵横;2003年11期

4 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5 吕晓莉;“全球治理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纪要[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7期

6 王小民;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J];东南亚研究;2004年04期

7 孙辉,禹昱;国际政府组织与全球治理[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任剑涛;;在一致与歧见之间——全球治理的价值共识问题[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4年00期

9 易文彬;全球治理模式述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4期

10 庞中英;;关于中国的全球治理研究[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天祥;;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霸权如何起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2 卢静;;发展中国家与全球治理[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赵隆;;全球治理的理念认知与模式更新[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4 王明国;;全球治理机制复杂性的兴起:挑战与反应[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5 吴永辉;;全球治理中国际标准的勃兴[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贾庆国;;中国与全球治理:挑战者还是改革者?(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7 Byung-Hee Soh;;中国在设计新的与和谐的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8 许涛;;全球治理与中国战略的路径选择[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9 王义桅;;身份的冲突:为何中欧在全球治理中不够和谐[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10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可平;全球治理的兴起[N];学习时报;2002年

2 李丽纯;全球治理: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政治议题[N];学习时报;2009年

3 张严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崛起的中国与全球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张伯里;把握全球治理态势 增强全球治理观念[N];人民日报;2010年

5 周弘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全球治理的前提是不带任何成见的平等对话[N];中国社会报;2010年

6 张胜军;全球治理的三个特点[N];学习时报;2012年

7 高奇琦 杜欢 整理;全球治理的中国责任[N];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金砖五国研究中心主任 G20研究中心主任 约翰·柯顿;全球治理中的中国契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9 南方周末记者 张哲 南方周末实习生 夏以华;“除了全球治理,,没有其他方法”[N];南方周末;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陈博;积极推进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N];经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奇才;全球治理、善治与法治[D];吉林大学;2009年

2 段小平;全球治理民主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3 唐颖;全球治理中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D];外交学院;2010年

4 涂用凯;社会民主主义的全球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甘锋;全球治理视野中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周俊;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张农寿;多元责任与制度秩序[D];吉林大学;2006年

8 周树春;全球治理和目标建构的新范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李世财;全球治理视野下的G20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论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刘忠平;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角色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琪煜;论全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D];山东大学;2013年

4 晋佳丽;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软实力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赵蓓蓓;全球治理困境与G20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舒飞洋;《中国走向世界:不完全大国》(第四章)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弗雷德(Frederico Benedito Congolo);中国在非洲的活动与全球治理的重塑[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_g超;“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机制中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D];外交学院;2005年

9 吴娟;全球治理与政府治理的互动及其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12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12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a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