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倾废公约》对“日本核污染事件”的适用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9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和庆,谢健,朱伟,黄亦真,石萍;疏浚物倾倒现状与转化为再生资源的研究——中国海洋倾废面临的困难和对策[J];海洋通报;2004年06期
2 纪灵,陈福,刘昌文,王荣纯;海洋污染监测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年03期
3 江伟钰;论跨国自然资源及环境破坏的国家责任和国际赔偿责任确定[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刘湘溶,刘雪丰;论国家的国际环境责任[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5 叶根耀;急性核辐射对人的远期效应[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0年05期
6 张晓芝;论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损害后果的国际赔偿责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王曦;;论“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J];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伟芳;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徐琼微;论船舶油污损害的国家责任[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2 肖慧丹;海洋倾倒区监测在海洋倾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3 张功;二十一世纪海洋倾废国际立法趋势及我国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4 胡冰兵;论跨界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陈雪堂;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6 郑琳;青岛海洋倾倒区生态环境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黎广媚;疏浚泥海洋倾倒对大亚湾口海域环境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肖田;跨界环境污染的国际法律责任[D];河海大学;2005年
9 圣国龙;核损害民事责任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23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2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