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6 17:11
【摘要】: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与数字图书馆是近年来法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导致了相应社会关系的改变,而调整传统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著作权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传统著作权法在网络环境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而数字图书馆这一传统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衍生物,更是面临着重重困境。 法律规定的空白、行业惯例的缺失,使目前社会上,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和管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与管理者面临许多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数字图书馆著作权保护问题的实质,在于数字技术全面地改变了作品创作、传播和利用的传统方式,这样的改变影响到了作为著作权制度基石的利益平衡机制。从微观上来看,作为智力成果的创作者,作者无法保证其应得利益不受到不法侵害,而作为智力成果的使用者,读者无法自由、便捷的获取其想要获得的信息;从宏观上来看,作者在无法保证其利益的情况下,进行智力创作的积极性明显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科技、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而精神文明的匮乏,将会导致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由利益上的失衡,最终导致整个人类社会减缓发展的恶性循环。 数字图书馆作为网络环境下传统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继承了传统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者的身份,更肩负着为读者们提供信息、教育的重任,因此如何规制和保护数字图书馆,成为了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当务之急,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与著作权法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 首先,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数字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律问题,因此,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性质的研究,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第一章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性质、特征、法律地位入手,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为后文进行论述做出理论上的铺垫。因为数字图书馆的法律主体地位,决定了其在著作权法律体系当中应当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因为按照传统的著作权法理论,图书馆是作为作品的最终使用者而享有权利的,但实际上,由于数字图书馆的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数字图书馆具有了一定的营利性,因此,其更多的成为了一种作品的传播者而不是使用者。这种身份上的改变,也使得数字图书馆在著作权法体系当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二,由于数字图书馆不能再基于著作权的限制,对作品进行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图书馆的获权问题就十分值得研究。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数字图书馆主要有授权要约模式、集体管理模式、法定许可模式、创作共同模式、著作权代理模式、开放获取模式、补偿金支付模式以及数字版权模式。本章对这些模式的特点和优劣进行了评述,并且对近年来比较成功的Google图书馆模式进行了介绍。Google图书馆推行的opt-out模式,可以说是比较成功也比较适合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种模式,但是其仍欠缺一定法律上的依据。 第三章则是从数字图书馆的具体运营层面进行了介绍,在当前的社会中,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以及著作权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著作权以及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出现,使得数字图书馆的复制行为和网络传播行为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对作品的数字化及临时复制行为,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供用户使用和馆际互借行为,其性质又应当如何认定。 合理使用制度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制度,其是最能体现著作权法立法精神的一项制度。面对着网络环境下新权利的挑战,合理使用制度逐渐失去了其平衡各方利益的作用,随着合理使用制度空间的逐渐萎缩,甚至有学者提出要取消合理使用制度。本章结合技术保护措施,探讨了合理使用制度的理论基础,并对在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本文立足于我国,从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际建设情况出发,通过介绍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模式,提出了依靠单一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网络环境的实际情况,只有进行模式整合,结合各种模式的优点,才能完善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法律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97;D92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宇润;;数字图书馆在平衡著作权利益冲突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徐真;周舜培;;呼唤完善版权代理制度[J];编辑学刊;2010年01期

3 郑丽航;余秋英;;“创作共用”许可协议感悟[J];图书与情报;2008年01期

4 杨红军;;将版权法定许可制度扩充适用至数字图书出版领域[J];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07期

5 王秀丽;于秀丽;;授权要约:数字版权贸易的新模式[J];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09期

6 刘军;顾永才;;出版社的行为属性模型及其在出版体制改革中的应用[J];出版广角;2007年02期

7 顾金亮;;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大学出版社进入后改制时代要补的第一课[J];出版广角;2010年04期

8 管冰;;浅谈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和著作权代理公司的性质与作用[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9 李军凯;从CASHL和NSTL看我国文献传递服务的模式和发展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年06期

10 曹树金,罗春荣,马利霞;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几个基本问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523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23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6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