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公海保护区法律概念界定

发布时间:2021-02-01 10:39
  人类活动的拓展导致公海生态环境退化,"公海保护区"开始被国际社会讨论且付诸实践。因为现有海洋保护区概念不能自然延伸至公海,需要对公海保护区概念中的诸多要素重新界定,因此,国际社会在讨论国家管辖外海域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问题时,对公海保护区的定义充满争论,如何将现有"海洋保护区"概念延伸到"公海保护区"也就成为核心问题。考虑到中国自身的海洋权益和海洋治理诉求,中国应注意到《生物多样性公约》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之海洋保护区概念的科学性与广泛性,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损益地参考和借鉴该概念体系,提出符合中国权益的公海保护区法律概念方案,力求在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和保护公海生态环境之间达到平衡。 

【文章来源】:武大国际法评论. 2019,3(02)CSSCI

【文章页数】:21 页

【文章目录】:
一、海洋保护区概念延伸适用于公海保护区
    (一) 海洋保护区法律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二) 海洋保护区概念适用到公海保区的法律障碍
        1. 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适用独特的国际法治理体系
        2. 公海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二、公海保护区法律概念的要素分析
    (一) 公海保护区的空间界限
        1. 水平维度
        2. 垂直维度
    (二) 公海保护区的保护方式
        1. 设立管理公海保护区的具体方式
        2. 设立管理公海保护区的依据
        3. 设立管理海洋保护区的主体
    (三) 公海保护区的保护客体
        1. 自然生态环境
        2. 历史文化价值
    (四) 公海保护区的保护目标
        1. 公海保护区保护目标的长期性
        2. 公海保护区保护目标的有效性
        3. 海洋保护区保护目标与可持续利用
三、中国海洋权益考量下的公海保护区法律概念
    (一) 中国参与的相关国际法实践
    (二) 中国需要考量的公海保护区法律概念要素
        1. 地理空间: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
        2. 保护客体:综合保护生态和环境以及历史文化价值
        3. 保护目标:可持续利用与长期有效保护的平衡
        4. 保护方式:完善设立管理的依据与程序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划区管理工具与公海保护区在国际法上的耦合关系[J]. 邢望望.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9(01)
[2]南极海洋保护区建设及法律政治争论[J]. 唐建业.  极地研究. 2016(03)
[3]海洋地理不利国问题之中国视角再审视[J]. 邢望望.  太平洋学报. 2016(01)



本文编号:3012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012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1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