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保障措施的实体要件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8 10:21
  保障措施是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制给予进口方政府在一定条件下救济本国产业、限制外国进口产品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本文首先对保障措施的基本理论和历史沿革做了简要的论述。保障措施作为救济产业损害、平衡贸易利益的重要贸易政策手段,其作用己曰益受到WTO成员的重视。但是为了防止保障措施的滥用,WTO《保障措施协议》规定了严格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来规范各国的保障措施实践。本文结合一些实际案例着重论述了WTO保障措施的实体规则,为了更好地利用保障措施的积极作用,对这些规则进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之所在。最后,本文对我国保障措施的立法发展进行了简要评述,并针对入世后我国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入世后,我们除了要严格遵守WTO规则和我国政府所做承诺外,还应加快我国立法体制的现代化进程,完善保障措施立法体制,同时有效利用保障措施机制,以保护国内产业和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因此,研究我国入世与WTO的保障措施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4 本文写作思路与创新之处
        1.4.1 写作思路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保障措施的基本理论
    2.1 保障措施的概念及特征
        2.1.1 概念
        2.1.2 特征
    2.2 保障措施的历史演变过程
    2.3 保障措施的原则
        2.3.1 非歧视性原则
        2.3.2 透明度原则
        2.3.3 平行性原则
        2.3.4 适度性原则
    2.4 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的关系
        2.4.1 共同点
        2.4.2 不同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进口增加
    3.1 进口增加的基本理论
        3.1.1 概念
        3.1.2 种类
        3.1.3 地位的重要性
    3.2 进口增加的实际运用
        3.2.1 进口增加的判断方法
        3.2.2 进口增加的判断标准
        3.2.3 进口增加的调查期限
    3.3 “未预见发展”问题
        3.3.1 “未预见发展”的历史发展
        3.3.2 《保障措施协议》与GATT1994第19条的关系
        3.3.3 “未预见发展”的含义及证明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产业损害
    4.1 国内产业的认定
        4.1.1 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界定
        4.1.2 国内生产者的界定
    4.2 产业损害的认定
        4.2.1 产业损害的含义
        4.2.2 合理解释的义务
        4.2.3 产业损害的评估因素
        4.2.4 产业损害的确定标准
    4.3 因果关系的认定
        4.3.1 因果关系的含义及意义
        4.3.2 因果关系的界定标准
        4.3.3 竞争条件的重要性
        4.3.4 非归因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针对中国的特殊保障措施的实体要件及对策研究
    5.1 市场扰乱的认定
        5.1.1 市场扰乱的来源及含义
        5.1.2 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
        5.1.3 因果关系
    5.2 重大贸易转移的认定
        5.2.1 重大贸易转移的含义
        5.2.2 重大贸易转移的审查要素
        5.2.3 重大贸易转移的判断标准
    5.3 我国针对特殊保障措施的对策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保障措施的实施及中国应对之策[J]. 秦玉娈.  经济与管理. 2006(06)
[2]WTO谈判中的紧急保障措施议题探析[J]. 凌江红,莫万友.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4)
[3]WTO《反倾销协议》与《保障措施协定》比较研究[J]. 徐昱春.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4]破译打开“安全阀”的密码:保障措施的因果关系分析[J].   WTO经济导刊. 2006(Z1)
[5]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利益[J]. 冉志,伍林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06)
[6]论“未预见的发展”作为启动保障措施的条件[J]. 陈立虎,杨向东.  时代法学. 2004(01)
[7]有失公平的保障条款——解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6条[J]. 赵维田.  国际贸易. 2002(04)
[8]限制与报复的法律审视——中日贸易摩擦中的保障措施[J]. 刘松涛.  国际贸易. 2001(08)
[9]中国加入WTO与保障措施的适用[J]. 王少波.  法学论坛. 2001(01)
[10]论法律因果关系[J]. 李川,王景山.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4)

博士论文
[1]保障措施制度在GATT/WTO框架下的演进[D]. 郭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2]保障措施实施条件研究[D]. 黄涧秋.苏州大学 2005
[3]国际保障措施法的一般原理和问题研究[D]. 李圣敬.华东政法学院 2004
[4]WTO保障措施制度理论与争端解决实践研究[D]. 肖又贤.中国政法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试论WTO保障措施的实体性要求及我国的对策[D]. 毕欢.外交学院 2006
[2]特别保障措施法律问题研究[D]. 于亚楠.大连海事大学 2006
[3]国际贸易中的保障措施制度研究[D]. 郭垒.华侨大学 2005
[4]WTO保障措施制度研究[D]. 赵萍.山西大学 2005
[5]WTO保障措施制度研究[D]. 袁立.四川大学 2005
[6]试析WTO框架下的中国保障措施法[D]. 马冉.武汉大学 2004
[7]WTO保障措施制度与我国保障措施的法律实践及其完善[D]. 高凌华.华东政法学院 2003
[8]WTO保障措施协议法律问题研究[D]. 何剑利.大连海事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218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218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8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